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 第10-26页 |
第一节 书生概念之界定 | 第10-12页 |
第二节 书生形象研究 | 第12-26页 |
第二章 《聊斋志异》中的官吏形象 | 第26-42页 |
第一节 虎官狼吏 | 第26-35页 |
第二节 牧民之官 | 第35-40页 |
第三节 蒲松龄的人生经历对官吏形象创作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聊斋志异》中的神仙形象 | 第42-60页 |
第一节 狐仙形象 | 第42-47页 |
第二节 道教神仙 | 第47-54页 |
第三节 佛家僧侣 | 第54-57页 |
第四节 蒲松龄的人生经历对男神仙形象创作的影响 | 第57-60页 |
第四章 商人形象 | 第60-73页 |
第一节 奸商形象 | 第60-63页 |
第二节 小商贩形象 | 第63-66页 |
第三节 儒商形象 | 第66-69页 |
第四节 一般商人 | 第69-71页 |
第五节 蒲松龄的商业思想 | 第71-73页 |
第五章 普通人形象 | 第73-82页 |
第一节 农民形象 | 第73-77页 |
第二节 儿童形象 | 第77-82页 |
结语 | 第82-83页 |
附表:《聊斋志异》男性人物形象统计表 | 第8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后记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