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匿名通信 | 第10-11页 |
·匿名攻击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基于公钥加密的P2P模式下的匿名通信系统的构建基础 | 第14-31页 |
·基于公钥加密的P2P模式下的匿名通信系统的原理 | 第14-15页 |
·支撑技术之一:P2P通信 | 第15-21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P2P模式与C/S模式的基本区别和优点 | 第16-19页 |
·P2P的资源发现与定位 | 第19-21页 |
·支撑技术之二:密码系统 | 第21-30页 |
·支撑技术之三:信息检索技术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公钥加密的P2P模式下的匿名通信系统的方案框架 | 第31-34页 |
·系统设计前提 | 第31页 |
·基于公钥加密的P2P模式下的匿名通信系统的框架 #22. | 第31-32页 |
·资源请求者搜索定位资源 | 第32-33页 |
·数字签名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匿名系统的实现 | 第34-50页 |
·匿名系统的拓扑图 | 第34-35页 |
·防止IP地址跟踪的处理 | 第35页 |
·公钥加密的公私密钥对的生成与信息传递 | 第35-36页 |
·DS的实现 | 第36-50页 |
第5章 P2P支持的公钥匿名系统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50-55页 |
引言 | 第50页 |
·实验环境 | 第50-51页 |
·实验结果 | 第51-52页 |
·资源损失率 | 第51页 |
·查询响应时间 | 第51页 |
·系统并发数与资源响应时间 | 第51-52页 |
·系统健壮性分析 | 第52-53页 |
·系统安全性分析 | 第53页 |
·系统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实验结论分析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5-57页 |
·总结 | 第55页 |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及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