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意象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1 绪论 | 第14-40页 |
| ·引言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30页 |
| ·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 ·不同植物范畴的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 ·国外研究管窥 | 第30-32页 |
| ·国内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 第32-36页 |
| ·学科间差异显著,园林中关注不足 | 第33页 |
| ·各学科平行发展,学科间融汇不足 | 第33-34页 |
| ·具体性研究普遍,整体性研究贫乏 | 第34-35页 |
| ·具体种类较集中,丰富度不足 | 第35-36页 |
| ·研究规划 | 第36-40页 |
| ·定位与宗旨 | 第36-37页 |
| ·目的与意义 | 第37页 |
| ·范畴与主要问题 | 第37-38页 |
| ·研究路线 | 第38页 |
| ·创新性 | 第38-40页 |
| 2 植物意象的界定与分类 | 第40-66页 |
| ·何谓植物意象 | 第40-46页 |
| ·意象 | 第40-41页 |
| ·植物意象 | 第41-43页 |
| ·植物意象并非花语 | 第43-46页 |
| ·植物意象的特点 | 第46-56页 |
| ·植物意象的普遍性 | 第46-48页 |
| ·植物意象的差异性 | 第48-50页 |
| ·植物意象的发展性 | 第50-52页 |
| ·植物意象的趋同性 | 第52-55页 |
| ·植物意象的间接性 | 第55-56页 |
| ·植物意象的分类 | 第56-65页 |
| ·意象的分类 | 第56-58页 |
| ·植物意象的分类 | 第58-60页 |
| ·植物意象的类群系统 | 第60-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3 植物意象的生成 | 第66-96页 |
| ·植物意象含义的由来——引线 | 第66-74页 |
| ·由自物象本身的属性与特点 | 第67-70页 |
| ·由自人为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 第70-74页 |
| ·植物意象生成的物质前提 | 第74-79页 |
| ·植物自然属性的审美特征 | 第74-78页 |
| ·植物社会属性的审美潜质 | 第78-79页 |
| ·植物意象生成的心理机制 | 第79-86页 |
| ·审美移情 | 第80-83页 |
| ·相似律 | 第83-85页 |
| ·条件反射 | 第85-86页 |
| ·植物意象生成的影响因素 | 第86-93页 |
| ·历史 | 第87-88页 |
| ·民族 | 第88-89页 |
| ·阶层 | 第89-91页 |
| ·宗教 | 第91-93页 |
| ·植物意象生成的典型模式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4 植物意象的作用与价值 | 第96-119页 |
| ·植物意象的作用 | 第96-101页 |
| ·丰富美感的审美作用 | 第96-97页 |
| ·沟通交流的语言作用 | 第97-98页 |
| ·提升素养的化育功能 | 第98-99页 |
| ·抚慰心灵的疗养功能 | 第99-101页 |
| ·植物意象的价值 | 第101-104页 |
| ·社会价值 | 第101-102页 |
| ·经济价值 | 第102-104页 |
| ·植物意象的园林意义 | 第104-117页 |
| ·意境的构成基素 | 第104-111页 |
| ·艺术的语言符号 | 第111-113页 |
| ·市场的活跃商品 | 第113-115页 |
| ·植物的重要类群 | 第115-1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 结论 | 第119-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4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5-146页 |
| 致谢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