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绪论 | 第11-23页 |
1.1前言 | 第11-12页 |
1.2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及光催化机制 | 第12-14页 |
1.2.1晶体结构 | 第12-13页 |
1.2.2光催化机制 | 第13-14页 |
1.3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改性策略 | 第14-22页 |
1.3.1光吸收 | 第14-17页 |
1.3.2光生电荷分离与迁移 | 第17-19页 |
1.3.3分子吸附与活化 | 第19-22页 |
1.4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1选题依据 | 第22页 |
1.4.2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中空SiO2-Fe2O3@TiO2限域型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3-40页 |
2.1前言 | 第23-24页 |
2.2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2.1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4-25页 |
2.2.2光催化剂合成 | 第25-26页 |
2.2.3光催化剂表征 | 第26页 |
2.2.4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26页 |
2.2.5电化学测试 | 第26-27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27-39页 |
2.3.1光催化剂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 第27-31页 |
2.3.2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31-34页 |
2.3.3光催化机制研究 | 第34-39页 |
2.4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中空TiO2晶面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0-52页 |
3.1前言 | 第40-41页 |
3.2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3.2.1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3.2.2光催化剂合成 | 第42页 |
3.2.3光催化剂表征 | 第42页 |
3.2.4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42-43页 |
3.2.5电化学测试 | 第43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3.3.1光催化剂构建及其结构表征 | 第43-45页 |
3.3.2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45-46页 |
3.3.3光催化机制研究 | 第46-51页 |
3.4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中空TiO2/Bi2O3p-n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2-64页 |
4.1前言 | 第52-53页 |
4.2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4.2.1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3-54页 |
4.2.2光催化剂合成 | 第54页 |
4.2.3光催化剂表征 | 第54-55页 |
4.2.4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55页 |
4.2.5电化学测试 | 第55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4.3.1光催化剂构建及其结构表征 | 第55-58页 |
4.3.2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58-59页 |
4.3.3光催化机制研究 | 第59-63页 |
4.4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结论 | 第64-65页 |
5.2创新性 | 第65页 |
5.3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