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3页 |
·固体发光 | 第10-14页 |
·发光过程简介 | 第10-11页 |
·发光基本形式 | 第11-12页 |
·光致发光原理 | 第12-14页 |
·发光材料的选择 | 第14-18页 |
·可用于发光材料基质的阳离子 | 第14-15页 |
·可用于发光材料基质的阴离子 | 第15页 |
·发光材料激活剂离子 | 第15-18页 |
·发光玻璃及微晶玻璃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样品制备与测试方法 | 第23-29页 |
·实验流程 | 第23-24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4页 |
·实验用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样品制备技术 | 第25页 |
·玻璃样品的制备 | 第25页 |
·微晶玻璃样品的制备 | 第25页 |
·测试方法 | 第25-29页 |
·红外光谱 | 第25-26页 |
·X射线荧光 | 第26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6页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26-27页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27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7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27页 |
·CIE色坐标计算 | 第27-29页 |
第3章 基质玻璃系统及成分的探讨 | 第29-40页 |
·玻璃系统及基础成分的确定 | 第29-33页 |
·玻璃系统的选择 | 第29-31页 |
·玻璃基础成分的选择 | 第31-33页 |
·SrF_2含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3-38页 |
·氟含量的校正 | 第33-34页 |
·差热分析 | 第34页 |
·玻璃结构的分析 | 第34-36页 |
·玻璃的光谱特性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稀土掺杂锶钛硅玻璃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40-53页 |
·Sm~(3+)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Tb~(3+)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Sm~(3+)、Tb~(3+)掺杂比例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4-49页 |
·荧光光谱 | 第45-48页 |
·CIE | 第48-49页 |
·Dy~(3+)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荧光光谱 | 第49-50页 |
·CIE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Sm~(3+)、Tb~(3+)双掺锶钛硅微晶玻璃发光性能研究 | 第53-61页 |
·Sm~(3+)、Tb~(3+)双掺锶钛硅微晶玻璃的制备与结构分析 | 第53-56页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53-55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55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55-56页 |
·光谱分析 | 第56-59页 |
·吸收光谱 | 第56-57页 |
·荧光光谱 | 第57-59页 |
·色度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节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