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设计论文

城市标志性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第12-14页
     ·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第12-13页
     ·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第13-14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14-17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4-15页
     ·课题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研究的理论框架第16-17页
第2章 城市标志性广场的基础理论研究第17-29页
   ·概念界定第17-19页
     ·景观第17-18页
     ·标志性第18-19页
     ·城市标志性广场第19页
   ·标志性广场景观的相关理论第19-23页
     ·环境心理学第19-20页
     ·景观符号学第20-22页
     ·城市环境美学第22-23页
   ·标志性广场景观的主体特性第23-28页
     ·城市标志性广场的景观属性第23-24页
     ·城市标志性广场的视觉特性第24-25页
     ·城市标志性广场的审美心理第25-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城市标志性广场的景观体系分析第29-48页
   ·城市标志性广场的基础条件分析第29-31页
     ·城市历史特征第29-30页
     ·城市资源特征第30-31页
   ·城市标志性广场的景观形成因素第31-36页
     ·主体因素第31页
     ·客体因素第31-33页
     ·外力因素第33-36页
   ·城市标志性广场的景观空间结构第36-44页
     ·城市标志性景观空间模式第36-37页
     ·城市标志性景观空间特点第37-39页
     ·城市标志性广场的景观空间类型第39-44页
   ·城市标志性广场的景观核心特征第44-45页
     ·标志性广场的共性特征第44-45页
     ·标志性广场的差异性特征第45页
   ·城市标志性广场的景观主题实现第45-47页
     ·场所空间的完善第46页
     ·历史与当代的融合第46-47页
     ·视觉景观形象的整合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哈尔滨时代广场设计研究策略第48-82页
   ·哈尔滨时代广场标志性景观的设计目标第48-52页
     ·建造城市标志性栖所第48页
     ·调整完善的景观功能第48-51页
     ·环境与建筑的相融合第51页
     ·多层次空间形态整合第51-52页
   ·哈尔滨时代广场景观的整体定位第52-58页
     ·时代广场开放空间布局定位第52-53页
     ·时代广场道路交通系统定位第53-56页
     ·时代广场实体景观特色定位第56-58页
   ·哈尔滨时代广场标志性景观的设计原则第58-66页
     ·城市空间整体性原则第58-62页
     ·历史文脉延续性原则第62-63页
     ·广场景观人性化原则第63-65页
     ·广场景观多样性原则第65-66页
   ·哈尔滨时代广场的景观构成要素第66-70页
     ·历史文脉要素第66-68页
     ·社会文化要素第68页
     ·自然生态要素第68-70页
   ·哈尔滨时代广场标志性景观新体系的构建第70-81页
     ·景观环境的塑造第70页
     ·主体雕塑的塑造第70-72页
     ·景观地域性的表达第72-74页
     ·景观空间层次的强化第74页
     ·景观空间的色彩处理第74-75页
     ·夜间景观的亮化效果第75-76页
     ·时代广场的空间特点第76-78页
     ·时代广场的更新重点第78-80页
     ·时代广场的发展倾向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庆标志性石油工业景观环境整合策略研究
下一篇:寒地城市户外公共运动设施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