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 第11-14页 |
| ·关于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概念 | 第11-12页 |
| ·研究的范围界定 | 第12-13页 |
| ·城市住区建设中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2. 我国城市居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轨迹与规范指标体系 | 第16-35页 |
| ·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回顾 | 第16-25页 |
| ·1950——1959年居住区建设改造与稳步发展时期 | 第16-18页 |
| ·1960——1979年居住区建设停滞及恢复时期 | 第18页 |
| ·1980—20世纪90年代中期 快速恢复发展期 | 第18-21页 |
| ·90年代中后期至今市场主导期 | 第21-23页 |
| ·小结 | 第23-25页 |
| ·我国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范与指标体系 | 第25-35页 |
| ·我国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范与指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第25-27页 |
| ·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与先前规范的比较研究 | 第27-35页 |
| 3.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存在的若干现实问题与矛盾 | 第35-44页 |
|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43页 |
| ·居住区基础设施滞后 | 第36-37页 |
| ·现行国家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配套标准很难执行和落实 | 第37页 |
| ·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布点不合理 | 第37-38页 |
| ·商品房空置率高导致新建住区人口实际密度与规划密度产生较大背离 | 第38页 |
| ·住区配套设施未考虑人口结构多样化的差异 | 第38-39页 |
| ·从配置项目看,教育、文体、社区医疗等服务设施普遍缺乏 | 第39-40页 |
| ·我国居住区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 | 第40-43页 |
| ·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及建设中的主要矛盾 | 第43-44页 |
| ·地块规模及开发时间的影响 | 第43页 |
| ·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利益矛盾 | 第43-44页 |
| 4. 影响我国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因素 | 第44-58页 |
| ·"人"对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影响 | 第45-51页 |
| ·居住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影响 | 第46页 |
| ·年龄结构的差异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影响 | 第46-50页 |
| ·经济收入的差异导致需求分化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页 |
| ·"城市"对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影响 | 第51-57页 |
| ·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住区 | 第52-53页 |
| ·城市区位空间与城市住区 | 第53-57页 |
| ·城市建成区 | 第54-55页 |
| ·城市新区与城市住区建设 | 第55-56页 |
| ·城市边缘区的开发与公共服务设施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5.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思考与建议 | 第58-63页 |
|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项目的确定 | 第58-59页 |
|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 | 第59页 |
| ·规划实施建议 | 第59-61页 |
| ·合理分级,着眼社区 | 第59-60页 |
| ·强化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保障公共利益 | 第60页 |
| ·以人为本,适应人口多样化 | 第60-61页 |
| ·加强政府支持,协调多方利益 | 第61页 |
| ·结语 | 第61-63页 |
| 图和附表清单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目录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