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板溶气气浮处理油田废水的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含油废水概况 | 第11-14页 |
·油田含油废水的来源 | 第11-12页 |
·含油废水的状态 | 第12页 |
·我国主要油田含油废水水质 | 第12-13页 |
·含油废水的危害及排放标准 | 第13-14页 |
·含油废水处理方法现状 | 第14-25页 |
·物理法 | 第14-19页 |
·化学法 | 第19-20页 |
·电化学法 | 第20-21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21-22页 |
·生化法 | 第22-23页 |
·高级氧化法 | 第23页 |
·其它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主要处理方法技术特点比较 | 第24-25页 |
·溶气气浮处理油田含油废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27页 |
·DAF 处理油田含油废水的基本原理 | 第25页 |
·DAF 在油田含油废水中的应用现状 | 第25-26页 |
·DAF 处理油田含油废水存在问题 | 第26-27页 |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7-29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思路 | 第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2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9-39页 |
·试验装置 | 第29-31页 |
·配水系统 | 第29页 |
·溶气释放系统 | 第29-30页 |
·混凝反应系统 | 第30页 |
·分离系统 | 第30页 |
·计量与搅拌设备 | 第30-31页 |
·工艺流程 | 第31页 |
·试验用含油废水的制备及处理工艺方案 | 第31-33页 |
·试验用含油废水的制备 | 第31-32页 |
·处理工艺方案 | 第32-33页 |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33-34页 |
·测试项目及方法 | 第34-39页 |
·油含量的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34-35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油 | 第35-37页 |
·浊度 | 第37-39页 |
第3章 斜板气浮池的影响因素与流态分析 | 第39-49页 |
·主要工艺条件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 第39-45页 |
·斜板板间距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表面负荷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回流比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 第41页 |
·分离区气泡层厚度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絮凝剂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刮渣机速度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斜板溶气气浮与传统溶气气浮的处理效果比较 | 第44-45页 |
·气浮分离区流态特征试验分析 | 第45-48页 |
·传统溶气气浮分离区流态分析 | 第45-47页 |
·斜板溶气气浮分离区流态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斜板气浮池油水分离机理研究 | 第49-58页 |
·气浮接触区 | 第49-53页 |
·进水进气方式 | 第49页 |
·水中气泡的形成及特性 | 第49-51页 |
·絮粒的形成及特性 | 第51页 |
·絮粒与气泡的相互作用 | 第51-53页 |
·气浮分离区 | 第53-58页 |
·气泡层过滤分离过程的分析 | 第53-54页 |
·过滤分离模型的建立 | 第54-58页 |
第5章 LDAF 装置的现场试验 | 第58-61页 |
·污水水质以及处理工艺 | 第58页 |
·斜板溶气气浮装置应用效果分析 | 第58-60页 |
·现场试验概况 | 第58-59页 |
·现场试验结果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建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 | 第68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