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华烟云》探林语堂的自然观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二章 《京华烟云》中体现的自然观 | 第14-24页 |
第一节 色彩斑斓的自然景物描写 | 第14-17页 |
第二节 由都市走向大自然的情节设置 | 第17-19页 |
一、整个小说的构思和模式 | 第17-18页 |
二、曾家的归属 | 第18页 |
三、主要人物的最终选择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如自然般真善美的人物形象塑造 | 第19-24页 |
第三章 林语堂自然观的形成原因 | 第24-35页 |
第一节 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 第24-27页 |
一、林父对其的影响 | 第25-26页 |
二、家乡的山水对其的影响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宗教信仰和文化的影响 | 第27-30页 |
一、道家对其自然观的影响 | 第27-29页 |
二、基督教对其自然观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陶渊明、劳伦斯的影响 | 第30-35页 |
一、陶渊明对其自然观的影响 | 第30-31页 |
二、劳伦斯对其自然观的影响 | 第31-35页 |
第四章 林语堂自然观的现代意义 | 第35-42页 |
第一节 高山人生观 | 第35-39页 |
一、何谓高山人生观 | 第35-36页 |
二、高山人生观的形成 | 第36-38页 |
三、高山人生观的现代意义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其自然观的现代意义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