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转移支付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常用符号说明第10-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3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9-22页
     ·选题背景第19-21页
     ·问题的提出第21页
     ·研究意义第21-22页
 第二节 研究视角第22-29页
     ·研究视角第22-24页
     ·分析单元第24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4-28页
     ·研究方法第28-29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第29-31页
     ·研究内容第29-30页
     ·章节安排第30-31页
 第四节 创新点与难点第31-33页
     ·主要创新点第31-32页
     ·主要难点第32-33页
第二章 转移支付研究综述第33-51页
 第一节 传统公共财政理论关于转移支付的探讨第33-35页
 第二节 宏观公共财政理论关于分权和转移支付的讨论第35-39页
 第三节 新经济地理学框架内转移支付的讨论第39-45页
 第四节 国内相关研究第45-51页
第三章 综合框架内转移支付的分析第51-101页
 第一节 综合框架内的转移支付主要形式第52-55页
     ·资本转移类转移支付第52-53页
     ·改善基础设施类转移支付第53-54页
     ·提升创新能力类转移支付第54页
     ·调整经济结构类转移支付第54-55页
 第二节 双扇形区域格局第55-60页
     ·假设第55-57页
     ·消费行为第57-58页
     ·生产行为第58-59页
     ·均衡的产业分布第59-60页
 第三节 纳入内生增长第60-68页
     ·考虑内生增长的意义第62-63页
     ·跨期均衡条件第63-64页
     ·基于局部溢出效应的内生增长第64-66页
     ·地区收入水平第66-68页
 第四节 单参数转移支付的经济效应第68-84页
     ·资本转移类转移支付第70-71页
     ·改善基础设施类转移支付第71-76页
     ·提升创新能力类转移支付第76-78页
     ·调整经济结构类转移支付第78-84页
 第五节 小结第84-89页
 附录第89-101页
  附录3.1 消费者的需求函数第89-90页
  附录3.2 企业规模表达式第90-91页
  附录3.3 均衡时东部地区产业份额第91-92页
  附录3.4 工业部门均衡企业规模第92-93页
  附录3.5 增长模型的经济增长率第93-94页
  附录3.6 增长模型的收入水平第94页
  附录3.7 增长模型的长期均衡结果第94-95页
  附录3.8 数值模拟和图形分析的技术路线第95-96页
  附录3.9 中西部区内交易成本对价格指数比和实际收入差距的影响第96-98页
  附录3.10 区际交易成本对价格指数比和实际收入差距的影响第98-99页
  附录3.11 东部区内交易成本对价格指数比和实际收入差距的影响第99-100页
  附录3.12 东部区内交易成本对价格指数比和实际收入差距的影响第100-101页
第四章 生产型转移支付的综合经济效应第101-151页
 第一节 基础模型的逻辑框架第104-109页
     ·假设第104-105页
     ·生产行为第105-106页
     ·消费行为第106-109页
     ·长期均衡条件第109页
 第二节 没有转移支付时的长期均衡结果第109-111页
     ·产业分布第109-111页
     ·地区收入水平第111页
 第三节 生产型转移支付的局部均衡分析第111-115页
     ·用于补贴中西部地区企业利润率的生产型转移支付第111-114页
     ·转移支付和地区收入差距第114-115页
 第四节 生产型转移支付的一般均衡分析第115-129页
     ·生产型转移支付(Ⅰ):所得税用于利润补贴第116-122页
     ·生产型转移支付(Ⅱ):所得税用于固定投入补贴第122-126页
     ·生产型转移支付(Ⅲ):所得税用于产量补贴第126-129页
 第五节 小结第129-130页
 附录第130-151页
  附录4.1 基础模型中两地区企业的产出量第130页
  附录4.2 基础模型的东部地区企业数量份额第130-131页
  附录4.3 基础模型的均衡企业规模第131页
  附录4.4 基础模型的地区收入水平第131-132页
  附录4.5 产业份额与补贴率的关系式第132-133页
  附录4.6 产业份额与补贴率的偏导关系式第133页
  附录4.7 补贴情景下的企业规模第133-135页
  附录4.8 补贴对中西部企业规模的影响第135-137页
  附录4.9 补贴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第137-138页
  附录4.10 生产型转移支付(Ⅰ)下东部地区支出份额的一般均衡水平第138-139页
  附录4.11 利润补贴对支出份额的影响第139-140页
  附录4.12 利润补贴对产业份额的影响第140-141页
  附录4.13 比较式(4.22)和(4.39)的数值模拟结果第141-142页
  附录4.14 利润补贴对中西部企业规模的影响第142-143页
  附录4.15 利润补贴对中西部工业部门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第143-144页
  附录4.16 生产型转移支付(Ⅱ)下的产业份额与固定投入补贴的关系第144-145页
  附录4.17 固定投入补贴对产业份额的影响第145-146页
  附录4.18 固定投入补贴对企业规模的影响第146-147页
  附录4.19 固定投入补贴对中西部工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第147-148页
  附录4.20 生产型转移支付(Ⅱ)下的支出份额第148页
  附录4.21 生产型转移支付(Ⅲ)下的支出份额第148-149页
  附录4.22 产量补贴对支出份额的影响第149-150页
  附录4.23 产量补贴对支出份额的影响第150-151页
第五章 转移支付的福利分析第151-200页
 第一节 新经济地理学对福利分析的拓展第151-154页
     ·传统福利分析的意义和不足第151-153页
     ·NEG对福利分析的拓展第153-154页
 第二节 纳入消费异质性和知识溢出的FE模型第154-162页
     ·基础情景第155-156页
     ·消费异质性第156-158页
     ·生产领域中的局部产业间和产业内溢出效应第158-161页
     ·长期均衡条件第161-162页
 第三节 核心-边缘均衡第162-166页
     ·基本经济情况第162-163页
     ·收入分配不平等第163-166页
     ·核心-边缘均衡稳定的额外条件第166页
 第四节 不同转移支付措施的福利效应第166-193页
     ·产业转移型转移支付第168-177页
     ·收入型转移支付(Ⅰ):全国性收入税补贴边缘区工人收入第177-183页
     ·收入型转移支付(Ⅱ):核心区税收补贴边缘区工人收入第183-186页
     ·收入型转移支付(Ⅲ):企业所得税补贴边缘区工人收入第186-190页
     ·社会价值观第190-193页
 第五节 小结第193-194页
 附录第194-200页
  附录5.1 区域i工业企业生产规模第194-195页
  附录5.2 区域i工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第195页
  附录5.3 核心-边缘均衡时一个企业家迁往边缘区的收入第195-196页
  附录5.4 式(5.44)的数理解释第196-197页
  附录5.5 对称分散均衡时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和企业家收入第197页
  附录5.6 数值模拟的方程具体形式和具体参数值第197-198页
  附录5.7 均衡税率的计算第198-199页
  附录5.8 交易成本的取值范围第199-200页
第六章 转移支付的作用机理与效应模拟第200-221页
 第一节 产业转移型转移支付第201-206页
     ·现实背景第201-202页
     ·产业转移型转移支付的作用机理第202-203页
     ·产业转移型转移支付的效应模拟第203-206页
 第二节 基础设施型转移支付第206-213页
     ·现实背景和理论认识第207-209页
     ·基础设施影响区际实际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第209-210页
     ·基础设施型转移支付的效应模拟第210-213页
 第三节 生产型转移支付第213-216页
     ·现实背景第213-214页
     ·生产型转移支付的作用机理第214-215页
     ·生产型转移支付的效应模拟第215-216页
 第四节 收入型转移支付第216-219页
     ·现实背景第217页
     ·收入型转移支付的作用机理第217-218页
     ·收入型转移支付的效应模拟第218-219页
 第五节 小结第219-221页
第七章 结语:走向区域协调发展第221-228页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第221-223页
 第二节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第223-225页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225-228页
参考文献第228-240页
致谢第240-24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242页

论文共2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
下一篇:我国财政支农支出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