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传拓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16页 |
一 传拓技法产生的条件 | 第13-15页 |
二 传拓技法产生的时间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23页 |
二 实地考察 | 第23页 |
三 分析和综合法 | 第23-24页 |
四 比较研究法 | 第24页 |
五 访谈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高浮雕传拓工具及技艺流程 | 第25-40页 |
第一节 传拓工具 | 第25-31页 |
一 上纸工具 | 第25-27页 |
二 上墨工具 | 第27-29页 |
三 后期修复工具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前期准备 | 第31-33页 |
一 叠纸与闷纸 | 第31-32页 |
二 清洁碑刻 | 第32-33页 |
第三节 传拓步骤 | 第33-37页 |
一 上纸、捶纸方法 | 第33-35页 |
二 上墨方法 | 第35-36页 |
三 拓片的揭取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后期修复与保存 | 第37-40页 |
一 粘接修复 | 第37-38页 |
二 拓片的保存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以巩义石窟寺为例详解高浮雕传拓技艺 | 第40-53页 |
第一节 巩义石窟寺石刻艺术介绍 | 第40-41页 |
第二节 高浮雕传拓技艺实际运用难点 | 第41-49页 |
第三节 高浮雕传拓技艺的价值 | 第49-53页 |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高浮雕传拓技艺的问题与对策 | 第53-63页 |
第一节 高浮雕传拓技艺面对的问题 | 第55-58页 |
一 缺乏系统性的整理与研究 | 第55-56页 |
二 传承单一缺乏专业性人才 | 第56页 |
三 高浮雕传拓技艺过程繁琐难以掌握 | 第56-57页 |
四 高浮雕传拓技艺的改进提升 | 第57页 |
五 资金缺乏限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 第57-58页 |
六 缺乏有效推广和宣传方式 | 第58页 |
第二节 高浮雕传拓技艺的保护对策 | 第58-63页 |
一 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 | 第58-59页 |
二 加强高浮雕传拓技艺的理论性研究 | 第59页 |
三 培育和发展高浮雕传拓技艺人才 | 第59-60页 |
四 继续改进和提升高浮雕传拓技艺 | 第60-61页 |
五 加强高浮雕传拓技艺的宣传力度 | 第61-62页 |
六 拓宽资金收入渠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