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我国最高额抵押制度担保范围的主要争议 | 第12-16页 |
第一节 相关案件基本案情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的主要争议 | 第13-16页 |
一、最高额抵押担保债权适用范围争议 | 第14页 |
二、最高额抵押担保债权实现争议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最高额抵押制度适用范围辨析 | 第16-24页 |
第一节 我国最高额抵押制度适用范围的立法例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最高额抵押从属性的再审视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将既存债权纳入担保范围存在诸多缺陷 | 第18-24页 |
一、不符合最高额抵押从属性特征 | 第18-19页 |
二、易被认定为概括最高额抵押 | 第19-21页 |
三、债权成熟时间难以协调 | 第21-22页 |
四、任意扩大担保范围违背法的价值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最高额抵押制度债权实现辨析 | 第24-31页 |
第一节 国内两大主流学说的评析 | 第24-28页 |
一、债权最高限额说实践性存在瑕疵 | 第25-26页 |
二、本金最高限额说对债权人保护过度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现行制度下司法实践现状 | 第28-29页 |
一、实践中易将债权实现范围与债权担保范围混同 | 第28-29页 |
二、严重削弱了债务人的权利地位 | 第29页 |
第三节 债权实现范围与债权担保范围的区分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最高额抵押制度担保范围的应然确定 | 第31-36页 |
第一节 最高额抵押制度适用范围的重新定位 | 第31-34页 |
一、最高额抵押制度的适用范围应坚持一般限制主义原则 | 第31页 |
二、借鉴《日本民法典》对担保范围的概括性定义 | 第31-32页 |
三、引入重复抵押制度 | 第32-33页 |
四、减额请求权的适用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最高额抵押权债权实现范围的应然确定 | 第34-36页 |
一、排除当事人本金最高额的合同约定 | 第34-35页 |
二、实现债权的费用不得列入最高限额以获优先受偿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