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9-14页 |
1.1 双相障碍 | 第9-11页 |
1.1.1 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9-10页 |
1.1.2 双相障碍的诊断现状及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2 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11-12页 |
1.3 岛叶与双相障碍 | 第12-14页 |
1.3.1 岛叶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 第12-13页 |
1.3.2 岛叶在双相障碍中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2.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4-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4-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2.2.1 人口统计学调查及临床评估 | 第16页 |
2.2.2 影像数据采集 | 第16-17页 |
2.2.3 静息态数据的预处理 | 第17-18页 |
2.2.4 定义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 | 第18-19页 |
2.2.5 ROI的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 connectivity,FC)分析 | 第19-20页 |
3.结果 | 第20-28页 |
3.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统计结果 | 第20-21页 |
3.2 两组ROI功能连接数据分析结果 | 第21-25页 |
3.3 双相障碍组两组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25-28页 |
4.讨论 | 第28-33页 |
4.1 主要发现 | 第28页 |
4.2 针对岛叶各亚区功能连接异常脑网络群进行讨论 | 第28-31页 |
4.2.1 腹侧前岛叶(vAIC) | 第28-30页 |
4.2.2 背侧前岛叶(dAIC) | 第30页 |
4.2.3 后岛叶(PIC) | 第30-31页 |
4.3 关于岛叶各亚区功能连接异常与临床数据相关性的讨论 | 第31-32页 |
4.4 本研究局限性 | 第32-33页 |
5.总结与展望 | 第33-34页 |
5.1 结论 | 第33页 |
5.2 创新点 | 第33页 |
5.3 展望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