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前言 | 第12页 |
1.2 硫酸盐和氨氮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2-13页 |
1.2.1 硫酸盐的来源及危害 | 第12页 |
1.2.2 氨氮的来源与危害 | 第12-13页 |
1.3 硫酸盐与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物化法除硫技术 | 第13-14页 |
1.3.2 生物法除硫技术 | 第14-15页 |
1.3.3 物化法脱氮 | 第15-16页 |
1.3.4 生物法脱氮技术 | 第16-17页 |
1.3.5 同步脱氮除硫技术及国内外现状 | 第17-19页 |
1.4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及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1.4.1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 | 第19-21页 |
1.4.2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工艺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6页 |
1.5.1 课题目的意义 | 第22页 |
1.5.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2-24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2.1 试验装置 | 第26页 |
2.2 试验用水 | 第26-27页 |
2.3 接种污泥 | 第27页 |
2.4 试验检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27页 |
2.5 试验方案 | 第27-30页 |
第三章 硫酸盐还原菌颗粒污泥富集驯化试验 | 第30-42页 |
3.1 硫酸盐还原反应器的启动 | 第30-37页 |
3.1.1 启动方法 | 第30-31页 |
3.1.2 启动过程中SO_4~(2-)去除效果分析与讨论 | 第31-32页 |
3.1.3 启动过程中COD去除效果分析与讨论 | 第32-33页 |
3.1.4 启动过程中S~(2-)变化情况分析与讨论 | 第33页 |
3.1.5 启动过程中S~0积累情况分析与讨论 | 第33-34页 |
3.1.6 启动过程中硫酸盐负荷对反应器去除效果影响分析与讨论 | 第34-36页 |
3.1.7 启动过程中HRT对反应器去除效果影响分析与讨论 | 第36-37页 |
3.2 启动过程中污泥生态演变过程情况分析与讨论 | 第37-40页 |
3.2.1 硫酸盐还原污泥的颗粒化 | 第37-39页 |
3.2.2 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的微生态分析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试验研究 | 第42-56页 |
4.1 启动方法 | 第42页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4.2.1 HABR中NH_4~+-N的去除情况 | 第42-43页 |
4.2.2 HABR中SO_4~(2-)的去除情况 | 第43-44页 |
4.2.3 HABR中SO_4~(2-)、NH_4~+-N去除情况的相互影响 | 第44-46页 |
4.2.4 HABR中COD去除情况 | 第46-47页 |
4.3 HABR各隔室去除效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4.3.1 HABR各隔室去除效果 | 第47-52页 |
4.3.2 HABR中各隔室去除效果的分析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五章 有机物浓度对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影响研究 | 第56-62页 |
5.1 运行方案 | 第56页 |
5.2 不同COD浓度对HABR运行结果影响分析 | 第56-60页 |
5.2.1不同COD对NH_4~+-N、SO_4~(2-)去除效果影响分析 | 第56-58页 |
5.2.2 不同COD浓度下各隔室NO_2~--N、S~(2-)变化情况分析 | 第58-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页 |
6.2 建议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