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7-4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 1.2 移动边缘网络研究现状 | 第20-30页 | 
| 1.2.1 移动蜂窝网络业务模型 | 第21-22页 | 
| 1.2.2 移动边缘计算 | 第22-27页 | 
| 1.2.3 移动边缘缓存 | 第27-30页 |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30-32页 |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43页 | 
| 第2章 基于现网数据的业务流量建模研究 | 第43-61页 | 
| 2.1 引言 | 第43-44页 | 
| 2.2 多基站业务流量时域模型 | 第44-51页 | 
| 2.2.1 正弦叠加建模方法 | 第44-46页 | 
| 2.2.2 性能评估 | 第46-51页 | 
| 2.3 多基站业务流量统计分布模型 | 第51-55页 | 
| 2.3.1 考虑热点区域的多基站业务流量统计分布模型 | 第51-53页 | 
| 2.3.2 典型场景的业务流量统计分布模型 | 第53-55页 | 
| 2.4 针对服务场景的单基站业务流量模型 | 第55-57页 | 
| 2.4.1 单基站业务流量建模方法 | 第55-56页 | 
| 2.4.2 性能评估 | 第56-5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第3章 空间非均匀业务的协作边缘计算研究 | 第61-85页 | 
| 3.1 引言 | 第61-63页 | 
| 3.2 移动边缘网络分层计算系统模型 | 第63-66页 | 
| 3.2.1 业务到达模型 | 第64页 | 
| 3.2.2 通信与计算能耗模型 | 第64-65页 | 
| 3.2.3 通信与计算时延模型 | 第65-66页 | 
| 3.3 休眠使能下的计算任务迁移策略和问题描述 | 第66-69页 | 
| 3.3.1 边缘计算服务器任务迁移策略 | 第66-67页 | 
| 3.3.2 边缘计算服务器休眠控制机制 | 第67页 | 
| 3.3.3 边缘网络长期能耗最小化问题描述 | 第67-69页 | 
| 3.4 基于李亚普诺夫方法的求解算法 | 第69-77页 | 
| 3.4.1 目标问题转化为单时隙优化问题 | 第69-70页 | 
| 3.4.2 单时隙优化问题求解 | 第70-77页 | 
| 3.5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77-81页 | 
| 3.5.1 仿真设计 | 第77页 | 
| 3.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第4章 边缘网络的基站与终端缓存方案研究 | 第85-119页 | 
| 4.1 引言 | 第85-87页 | 
| 4.2 缓存内容分集复用折中的基站缓存方案 | 第87-94页 | 
| 4.2.1 系统模型 | 第87-88页 | 
| 4.2.2 问题描述 | 第88-90页 | 
| 4.2.3 基站缓存冗余率最优化算法 | 第90-92页 | 
| 4.2.4 数值仿真与分析 | 第92-94页 | 
| 4.3 D2D缓存方案与用户激励机制的联合设计 | 第94-115页 | 
| 4.3.1 系统模型 | 第95-97页 | 
| 4.3.2 问题描述 | 第97-101页 | 
| 4.3.3 基于契约理论的用户激励机制与缓存策略设计 | 第101-107页 | 
| 4.3.4 数值仿真与分析 | 第107-11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 5.1 论文总结 | 第119-120页 | 
| 5.2 未来研究工作 | 第120-123页 | 
| 缩略语 | 第123-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9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它研究成果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