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国家宝藏》传播策略探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1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一 国内外对接受美学理论的研究第11-14页
        二 对《国家宝藏》节目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5-18页
        一 研究思路第15-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页
        三 创新点第16-18页
第一章 《国家宝藏》节目概述和接受美学的理论阐释第18-25页
    第一节 《国家宝藏》节目概况第18-19页
    第二节 接受美学的理论阐释第19-25页
        一 尧斯的期待视野第19-21页
        二 伊瑟尔的召唤结构第21-25页
第二章 “期待视野”下《国家宝藏》期待构建分析第25-32页
    第一节 文化期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25-27页
    第二节 形式期待: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第27-29页
    第三节 人物期待:偶像效应对接专业与审美需求第29-32页
第三章 “召唤结构”下《国家宝藏》的艺术表现分析第32-36页
    第一节 设置悬念,制造“空白”:增强受众想象力第32-33页
    第二节 视觉震撼,“否定”传统:打造“仪式感”第33-34页
    第三节 心理唤醒,情感升华:唤起爱国热情第34-36页
第四章 《国家宝藏》问题分析以及传播策略探究第36-43页
    第一节 《国家宝藏》节目存在的问题第36-38页
        一 文物选择的代表性问题第36-37页
        二 对于文物的解读及演绎的准确性问题第37-38页
        三 固化模式产生审美疲劳第38页
    第二节 以《国家宝藏》为代表的文化类节目的传播策略第38-43页
        一 担当历史使命,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第38-39页
        二 加强前期宣传,构建期待视野第39-40页
        三 坚守内容为王,注重形式创新第40页
        四 选择合适的节目主持人和嘉宾第40-41页
        五 开发利用新技术,打造全新节目效果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下一篇:静止式/半静止式CT成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