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地聚合物的反应机理 | 第11-16页 |
1.1.1 地聚合物材料的组成 | 第11-12页 |
1.1.2 地质聚合反应机理 | 第12-16页 |
1.2 地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2.1 地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2 地聚合物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3.1 课题的提出 | 第21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24-28页 |
2.1 原材料 | 第24-25页 |
2.1.1 偏高岭土 | 第24页 |
2.1.2 矿渣 | 第24-25页 |
2.1.3 碱激发剂 | 第25页 |
2.1.4 水泥熟料 | 第25页 |
2.1.5 化学试剂 | 第25页 |
2.1.6 水 | 第25页 |
2.2 试验方法及主要设备 | 第25-28页 |
2.2.1 凝结时间试验 | 第25-26页 |
2.2.2 净浆流动度试验 | 第26页 |
2.2.3 抗压强度试验 | 第26页 |
2.2.4 电阻率试验 | 第26-27页 |
2.2.5 反应热试验 | 第27页 |
2.2.6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7页 |
2.2.7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 第27页 |
2.2.8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7-28页 |
3 地聚合物配合比的确定 | 第28-40页 |
3.1 碱激发剂参数的选择 | 第28-33页 |
3.1.1 水玻璃模数对地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2页 |
3.1.2 碱当量对地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 矿渣掺量的选择 | 第33-34页 |
3.3 地聚合物FTIR分析 | 第34-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促凝剂对地聚合物凝结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0-62页 |
4.1 促凝剂对地聚合物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0-43页 |
4.1.1 凝结时间 | 第40-41页 |
4.1.2 流动度 | 第41-42页 |
4.1.3 抗压强度 | 第42-43页 |
4.2 反应初始结构的电学性能 | 第43-47页 |
4.3 反应热 | 第47-54页 |
4.3.1 水泥熟料对地聚合物反应热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2 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49-54页 |
4.4 地质聚合反应热-电模型 | 第54-55页 |
4.5 微观分析 | 第55-61页 |
4.5.1 产物形貌分析 | 第55-57页 |
4.5.2 XRD | 第57-58页 |
4.5.3 FTIR | 第58-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缓凝剂对地聚合物凝结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2-76页 |
5.1 缓凝剂对地聚合物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62-65页 |
5.1.1 凝结时间 | 第62-63页 |
5.1.2 流动度 | 第63页 |
5.1.3 抗压强度 | 第63-65页 |
5.2 反应初始结构的电学性能 | 第65-67页 |
5.3 反应热 | 第67-70页 |
5.3.1 BaCl_2对地聚合物反应热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2 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68-70页 |
5.4 微观分析 | 第70-74页 |
5.4.1 产物形貌分析 | 第70-72页 |
5.4.2 XRD | 第72页 |
5.4.3 FTIR | 第72-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录 | 第86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目录 | 第86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