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 第11页 |
1.1.2 政策倡导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 | 第11页 |
1.1.3 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 | 第11-12页 |
1.1.4 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互动研究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框架 | 第15-18页 |
1.4.1 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5页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8-19页 |
2.1.1 绿色出行 | 第18页 |
2.1.2 城市空间结构 | 第18-19页 |
2.1.3 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 第19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城市空间模式“三大经典模型” | 第19-20页 |
2.2.2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 | 第20页 |
2.2.3 城市布局结构与交通发展战略 | 第20-21页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21-25页 |
2.3.1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 第21页 |
2.3.2 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2.3.3 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2.3.4 相关研究述评 | 第23-25页 |
三、湖北省域大中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模式特征 | 第25-59页 |
3.1 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 第25-43页 |
3.1.1 湖北省域大中城市基本情况 | 第25-28页 |
3.1.2 城市空间结构分类 | 第28-30页 |
3.1.3 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 第30-43页 |
3.2 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分析 | 第43-57页 |
3.2.1 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构成 | 第43-44页 |
3.2.2 交通方式特征比较 | 第44-45页 |
3.2.3 典型交通发展模式特征 | 第45-51页 |
3.2.4 城市交通特征与规划需求 | 第51-5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四、基于TransCAD不同空间结构下的交通建模与分析 | 第59-103页 |
4.1 绿色出行理念下城市交通发展模式选择 | 第59-62页 |
4.1.1 单中心圈层城市 | 第59-60页 |
4.1.2 线性带形组团城市 | 第60-61页 |
4.1.3 非线性多中心组团城市 | 第61-62页 |
4.2 交通建模分析方法 | 第62-73页 |
4.2.1 研究分析框架 | 第62-63页 |
4.2.2 建模分析方法—TransCAD四阶段法 | 第63-69页 |
4.2.3 模型要素设定 | 第69-71页 |
4.2.4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 | 第71-73页 |
4.3 单中心圈层城市 | 第73-82页 |
4.3.1 交通分区 | 第73页 |
4.3.2 出行生成预测 | 第73-75页 |
4.3.3 出行分布预测 | 第75-77页 |
4.3.4 交通分配预测 | 第77-82页 |
4.4 线性带形组团城市 | 第82-91页 |
4.4.1 交通分区 | 第82-83页 |
4.4.2 出行生成预测 | 第83-85页 |
4.4.3 出行分布预测 | 第85-86页 |
4.4.4 交通分配预测 | 第86-91页 |
4.5 非线性多中心组团城市 | 第91-101页 |
4.5.1 交通分区 | 第91页 |
4.5.2 出行生成预测 | 第91-94页 |
4.5.3 出行分布预测 | 第94-95页 |
4.5.4 交通分配预测 | 第95-10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五、湖北省域大中城市空间结构与绿色交通发展模式适应性机制 | 第103-114页 |
5.1 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模式互动影响机制 | 第103-104页 |
5.1.1 宏观动态发展 | 第103页 |
5.1.2 微观互动影响 | 第103-104页 |
5.2 湖北省域大中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模式 | 第104-105页 |
5.3 城市空间结构与绿色交通发展模式适应性机制 | 第105-113页 |
5.3.1 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发展模式的决定性作用 | 第106-109页 |
5.3.2 交通发展模式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适应性和引导性作用 | 第109-11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六、基于绿色出行的湖北省域大中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优化策略 | 第114-125页 |
6.1 城市空间结构要素与交通发展模式要素的协调 | 第114-116页 |
6.1.1 判别城市规模与空间发展阶段 | 第114-115页 |
6.1.2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 第115-116页 |
6.2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 第116-119页 |
6.2.1 整合道路功能分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 | 第116-117页 |
6.2.2 优化道路断面,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 | 第117-119页 |
6.2.3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 第119页 |
6.3 城市交通与用地协调 | 第119-122页 |
6.3.1 用地布局与道路设施相匹配 | 第119-121页 |
6.3.2 公交导向开发TOD模式 | 第121-122页 |
6.4 管理政策 | 第122-123页 |
6.4.1 差异化停车政策 | 第122-123页 |
6.4.2 保障房建设 | 第123页 |
6.4.3 交通需求管理 | 第12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七、结论与展望 | 第125-130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5-12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