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社交用户的可疑行为检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社交平台用户行为分析现状第10-11页
        1.2.2 社交平台用户可疑行为分析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2-13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3-14页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第14-21页
    2.1 张量理论第14-17页
        2.1.1 张量的定义第14-15页
        2.1.2 张量理论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第15-17页
    2.2 贪心算法第17-19页
        2.2.1 贪心算法的概述第17-18页
        2.2.2 贪心算法基本要素第18页
        2.2.3 贪心算法的实现原理第18-19页
    2.3 可疑检测算法性能的评价指标第19-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基于同步性行为的可疑用户检测第21-37页
    3.1 引言第21-22页
    3.2 用户可疑程度评价指标第22-27页
        3.2.1 张量空间模型表示第22-23页
        3.2.2 可疑程度评价指标第23-25页
        3.2.3 用户行为可疑程度评价指标满足的公理第25-27页
    3.3 基于评价指标的搜索算法设计第27-31页
        3.3.1 基于评价指标的二叉树分割的多密集块检测算法流程第27-28页
        3.3.2 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第28-29页
        3.3.3 二叉树分割条件第29-31页
    3.4 实验仿真第31-36页
        3.4.1 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仿真第31-33页
        3.4.2 合成数据集仿真第33-34页
        3.4.3 真实数据集仿真第34-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基于实时具有同步行为可疑用户检测第37-50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基于张量流的密集块检测算法第37-45页
        4.2.1 数据预处理第37-43页
        4.2.2 改进型张量的密集块检测第43-44页
        4.2.3 张量流密集块检测第44-45页
    4.3 实验仿真分析第45-49页
        4.3.1 虚假评论数据集仿真第46-47页
        4.3.2 网络攻击数据集仿真第47-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5.1 本文研究总结第50-51页
    5.2 未来研究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55-56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Socket的服务器推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柔性控制的MPLS网络流量均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