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细胞壁 | 第7-10页 |
1.2.1 细胞壁的分子组织和相互作用 | 第8-10页 |
1.3 FLAs及其结构功能 | 第10-15页 |
1.3.1 AGPs及其结构 | 第10-12页 |
1.3.2 FLA及其功能 | 第12-13页 |
1.3.3 应拉木 | 第13-15页 |
1.4 基因编辑 | 第15-17页 |
1.4.1 CRISPR/CAS系统介绍 | 第15-16页 |
1.4.2 CRISPR/CAS系统的结构 | 第16页 |
1.4.3 CRISPR/CAS系统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2.1 植物材料 | 第18页 |
2.2 菌株与载体 | 第18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2.4 所用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18-19页 |
2.5 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2.5.1 FLA家族成员的识别 | 第19页 |
2.5.2 进化分析 | 第19页 |
2.5.3 FAS序列比对 | 第19页 |
2.5.4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9-20页 |
2.5.5 植物各组织及茎节RNA的提取 | 第20页 |
2.5.6 首链cDNA的合成 | 第20-21页 |
2.5.7 引物设计 | 第21-22页 |
2.5.8 半定量RT PCR分析 | 第22-23页 |
2.5.9 载体构建 | 第23页 |
2.5.10 目的DNA片段胶回收 | 第23-24页 |
2.5.11 大肠杆菌转化 | 第24页 |
2.5.12 质粒提取 | 第24-25页 |
2.5.13 农杆菌转化 | 第25页 |
2.5.14 毛果杨遗传转化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3.1 毛果杨FLA家族成员识别 | 第26-27页 |
3.2 毛果杨PtrFLA家族成员结构域及进化研究 | 第27-30页 |
3.2.1 毛果杨PtrFLA家族fasciclin domain序列分析 | 第27-29页 |
3.2.2 毛果杨PtrFLA家族成员进化关系研究 | 第29-30页 |
3.3 毛果杨FLA家族成员表达结果 | 第30-31页 |
3.4 毛果杨PtrFLA31/34基因CAS9/gRNA载体构造 | 第31-33页 |
3.5 转CAS9/gRNA-PtrFLA31/34杨树及其分子鉴定 | 第33页 |
3.6 PtrFLA31/34基因编辑分析 | 第33-34页 |
3.7 毛果杨PtrFLA31/34基因突变体表型分析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37页 |
5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