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0-11页 |
1 对象和方法 | 第11-13页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第11页 |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11页 |
1.3 手术方法 | 第11-12页 |
1.4 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 | 第12页 |
1.5 分子分型 | 第12页 |
1.6 验证MSKCC、Tenon、MDA、Ljubljana、Louisville预测模型 | 第12页 |
1.7 统计分析 | 第12-13页 |
2 结果 | 第13-20页 |
2.1 建模组和验证组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 第13-14页 |
2.2 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 第14-16页 |
2.3 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 第16页 |
2.4 验证MSKCC等模型并建立NSLN转移的预测模型 | 第16-18页 |
2.5 NSLN转移预测模型的验证 | 第18-20页 |
3 讨论 | 第20-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28-29页 |
综述 非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及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29-39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个人简历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