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

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文献评述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第15-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技术路线图第16-17页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1.5.1 可能的创新第17页
        1.5.2 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8-20页
    2.1 货币供应量介绍第18页
    2.2 股票价格的概念介绍第18页
    2.3 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影响的传导第18-20页
        2.3.1 资产组合传导第18页
        2.3.2 利率传导第18-19页
        2.3.3 投资者的预期第19页
        2.3.4 通货膨胀第19-20页
第3章 我国货币供应量和股票市场概况第20-27页
    3.1 货币供应量概况第20-22页
        3.1.1 我国货币供应量发展历程第20页
        3.1.2 近年来货币供应量现状分析第20-22页
    3.2 股票市场概况第22-24页
        3.2.1 沪深300指数发展历程第22页
        3.2.2 近年来沪深300指数现状分析第22-24页
    3.3 我国近年来货币供应量和沪深300的关系分析第24-26页
        3.3.1 M0、M1和M2总额与沪深300的关系第25页
        3.3.2 M0、M1和M2的环比增长率与沪深300环比增长率的关系第25-26页
        3.3.3 M0、M1和M2的同比增长率与沪深300同比增长率的关系第26页
    3.4 M0、M1和M2与沪深300的关系分析的结论第26-27页
第4章 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第27-37页
    4.1 样本区间内货币供应量M0、M1和M2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27-28页
        4.1.1 样本区间内M0、M1和M2总额分析第27-28页
    4.2 样本区间内沪深300指数的月度收盘价的分析第28页
    4.3 样本区间内M0、M1和M2与沪深300关系分析第28-30页
    4.4 样本区间内M0、M1和M2与沪深300关系分析的结论第30页
    4.5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30页
        4.5.1 变量选取第30页
        4.5.2 数据来源第30页
    4.6 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对股票价格影响的VAR模型分析第30-36页
        4.6.1 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第30-31页
        4.6.2 建立VAR模型第31-32页
        4.6.3 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第32-33页
        4.6.4 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第33页
        4.6.5 协整检验Johansen第33-34页
        4.6.6 Granger关系检验第34-35页
        4.6.7 一阶差分序列的脉冲响应函数第35-36页
    4.7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第36-37页
第5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第37-39页
    5.1 结论第37页
    5.2 政策建议第37-39页
        5.2.1 货币政策相关建议第37页
        5.2.2 股票市场建议第37页
        5.2.3 其他相关建议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43页
作者简介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建筑物日照信息测绘与管理系统构建
下一篇:燃气管道运行故障的FMEC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