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的概况 | 第11-13页 |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3-16页 |
四、研究的重点与基本框架 | 第16-18页 |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汇率制度理论梳理与货币国际化视角的选择 | 第19-53页 |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与历史变迁 | 第19-24页 |
(一) IMF 的汇率制度的新分类 | 第19-21页 |
(二) 国际汇率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21-24页 |
二、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梳理 | 第24-33页 |
(一) 传统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反思 | 第24-27页 |
(二) 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分析方法的动态化、微观化 | 第27-30页 |
(三)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最新进展——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危机的关注 | 第30-33页 |
三、不同汇率制度的理论判断与现实表现 | 第33-40页 |
(一) 对汇率制度功能的理论判定 | 第33-35页 |
(二) 理论判断与现实表现的背离 | 第35-38页 |
(三) 对IMF 汇率制度选择条件的判定 | 第38-40页 |
四、货币国际化视角的确立 | 第40-53页 |
(一) 基于货币地位的汇率制度理论综述 | 第40-43页 |
(二) 货币国际化视角下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43-45页 |
(三) 货币国际化的动力源泉 | 第45-48页 |
(四) 货币国际化的的主要模式 | 第48-53页 |
第二章 货币兑换自由化与汇率制度协同 | 第53-83页 |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基础问题分析 | 第53-58页 |
(一) 有关货币可兑换的概念 | 第53-55页 |
(二) 货币自由兑换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 第55-56页 |
(三) 货币自由兑换的实施具有阶段性 | 第56-57页 |
(四) 货币自由兑换的基本条件 | 第57-58页 |
二、货币可兑换与汇率制度的相关机理分析 | 第58-61页 |
(一) 货币可兑换与汇率形成机制 | 第58-60页 |
(二) 货币可兑换性与汇率决定 | 第60-61页 |
(三) 货币可兑换与汇率稳定 | 第61页 |
三、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理性思考 | 第61-67页 |
(一) 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利弊权衡 | 第62-64页 |
(二)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条件 | 第64-66页 |
(三) 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排序原则 | 第66-67页 |
四、资本账户管理与与汇率制度安排的宏观效应分析 | 第67-83页 |
(一)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拓展 | 第67-69页 |
(二) 真实冲击下两种宏观制度的配合效应 | 第69-74页 |
(三) 金融冲击下两种宏观制度的配合效应 | 第74-80页 |
(四) 理论研究的政策结论 | 第80-83页 |
第三章 货币区域一体化与汇率制度优选 | 第83-113页 |
一、从“国家”到“市场”的理念突破 | 第83-87页 |
(一) 国家与货币的主权观 | 第84-85页 |
(二) 市场与货币的功能观 | 第85-86页 |
(三) 货币一体化选择的理论动机 | 第86-87页 |
二、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模式分析 | 第87-91页 |
(一) 区域货币合作的三种模式 | 第87-89页 |
(二) 货币一体化模式的比较 | 第89-91页 |
三、货币替代的相关性分析 | 第91-97页 |
(一) 货币替代的汇率政策效应 | 第92-93页 |
(二) 货币替代与汇率波动关系的模型分析 | 第93-96页 |
(三) 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影响 | 第96-97页 |
四、货币区域化合作取舍标准的建立 | 第97-106页 |
(一) 汇率调整的替代性因素 | 第98-99页 |
(二) 货币区域合作成本的辩证分析 | 第99-102页 |
(三) 货币联盟收益的具体分析 | 第102-103页 |
(四) 成本与收益范围边界的综合分析 | 第103-105页 |
(五) 理论付诸实践的溯因 | 第105-106页 |
五、世界主要经济区域的货币合作实践 | 第106-113页 |
(一) 单一货币联盟――欧元区 | 第106-108页 |
(二) 主导货币区域化――美元区 | 第108-109页 |
(三) 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亚元区 | 第109-110页 |
(四) 发展中国家货币合作的典范――非洲货币区 | 第110-113页 |
第四章 国际本位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重构 | 第113-143页 |
一、国际本位货币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变迁――历史的视角 | 第113-121页 |
(一) 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 第113-115页 |
(二) 多币种金汇兑本位制下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混乱无序 | 第115-117页 |
(三) 国际“黄金-美元”本位机制(混合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 | 第117-120页 |
(四) 信用货币本位(美元本位)制度下的浮动汇率制 | 第120-121页 |
二、国际本位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的相关性――理论的视角 | 第121-128页 |
(一) 货币本位决定汇率制度 | 第122-125页 |
(二) 区域货币一体化奠定了全球货币一体化的基石 | 第125-126页 |
(三) 全球货币一体化的完美设想 | 第126-128页 |
三、现行国际本位货币体系的不适应性 | 第128-134页 |
(一)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 | 第128-130页 |
(二) 现行国际本位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 | 第130-134页 |
四、新国际本位货币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构想 | 第134-143页 |
(一) 主权货币充当国际本位币的不可行性 | 第134-135页 |
(二) 未来国际本位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 | 第135-137页 |
(三) 创建新的汇率制度的思路 | 第137-140页 |
(四) 区域货币兴起推动固定汇率回归 | 第140-143页 |
第五章 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制度战略 | 第143-169页 |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 | 第143-147页 |
(一) 改革开放前的钉住汇率制度 | 第143-144页 |
(二)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双重汇率制度 | 第144-146页 |
(三) 1994 年后坚持市场化取向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 第146-147页 |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选择 | 第147-154页 |
(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选择 | 第147-149页 |
(二)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设计 | 第149-151页 |
(三) 适时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 | 第151-154页 |
三、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过渡性 | 第154-161页 |
(一) 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缺陷分析 | 第154-159页 |
(二)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汇率制度要求 | 第159-160页 |
(三) 人民币的汇率制度走向浮动是大势所趋 | 第160-161页 |
四、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战略构想 | 第161-169页 |
(一)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原则与经验 | 第161-162页 |
(二) 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的时机选择 | 第162-164页 |
(三)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战略安排 | 第164-169页 |
结论 | 第169-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83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83-184页 |
致谢 | 第184-185页 |
中文摘要 | 第185-188页 |
ABSTRACT | 第188-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