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吉林省农村土地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农村土地银行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农村土地银行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主要内容第15-16页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第2章 农村土地银行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农村土地银行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第17-18页
        2.1.1 农村土地银行的相关概念第17页
        2.1.2 农村土地银行的特征第17-18页
    2.2 农村土地银行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2.2.1 .现代产权理论第18-19页
        2.2.2 委托代理理论第19页
        2.2.3 地租地价理论第19页
        2.2.4 规模经济理论第19-20页
        2.2.5 土地市场理论第20-21页
第3章 国内外农村土地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启示第21-29页
    3.1 国内农村土地银行的发展现状第21-27页
        3.1.1 我国农村土地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启示第21-25页
        3.1.2 我国农村土地银行模式的成效第25-27页
    3.2 国外农村土地银行的特点及启示第27-29页
第4章 吉林省农村土地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第29-35页
    4.1 土地银行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分析第29-33页
        4.1.1 土地的贷地需求不足与供给不足并存第29页
        4.1.2 农地产权关系不明晰第29-30页
        4.1.3 农地抵押受到法律限制第30-31页
        4.1.4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第31页
        4.1.5 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建立与土地金融市场发展残缺第31-32页
        4.1.6 没有明确统一的土地银行组织机构第32-33页
    4.2 土地银行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分析第33-35页
        4.2.1 业务范围窄使得融资能力不足第33页
        4.2.2 功能定位不明确导致风险控制能力差第33-34页
        4.2.3 缺乏统一的管理、估价机构第34页
        4.2.4 土地银行自身的运营不足第34-35页
第5章 吉林省农村土地银行未来发展模式—农发行改建结合农村信用社模式第35-42页
    5.1 公主岭市农村土地银行发展模式的创新第35-36页
    5.2 单独设立独立的吉林省股份制农村土地银行第36-38页
    5.3 农发行改建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模式是最优选择第38-42页
第6章 吉林省农村土地银行发展模式的对策与建议第42-45页
    6.1 明确农村土地银行的法律性质与设立制度第42页
    6.2 拓宽并确定业务范围,建立多形式融资渠道第42-43页
    6.3 提高政府扶持力度,完善政府配套措施第43页
    6.4 明确功能定位,强化风险控制能力第43-44页
    6.5 建立统一的管理与估价机构,确保公平公正第44页
    6.6 完善土地银行的运营管理,建立统一的流转标准第44-45页
总结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作者简历第49-50页
后记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微电网电压不平衡补偿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研究
下一篇:电弧熔融法制备缺陷氧化物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