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农村土地银行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农村土地银行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农村土地银行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农村土地银行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 第17-18页 |
2.1.1 农村土地银行的相关概念 | 第17页 |
2.1.2 农村土地银行的特征 | 第17-18页 |
2.2 农村土地银行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现代产权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2.2.3 地租地价理论 | 第19页 |
2.2.4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2.2.5 土地市场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国内外农村土地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 第21-29页 |
3.1 国内农村土地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21-27页 |
3.1.1 我国农村土地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 第21-25页 |
3.1.2 我国农村土地银行模式的成效 | 第25-27页 |
3.2 国外农村土地银行的特点及启示 | 第27-29页 |
第4章 吉林省农村土地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29-35页 |
4.1 土地银行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分析 | 第29-33页 |
4.1.1 土地的贷地需求不足与供给不足并存 | 第29页 |
4.1.2 农地产权关系不明晰 | 第29-30页 |
4.1.3 农地抵押受到法律限制 | 第30-31页 |
4.1.4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 第31页 |
4.1.5 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建立与土地金融市场发展残缺 | 第31-32页 |
4.1.6 没有明确统一的土地银行组织机构 | 第32-33页 |
4.2 土地银行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4.2.1 业务范围窄使得融资能力不足 | 第33页 |
4.2.2 功能定位不明确导致风险控制能力差 | 第33-34页 |
4.2.3 缺乏统一的管理、估价机构 | 第34页 |
4.2.4 土地银行自身的运营不足 | 第34-35页 |
第5章 吉林省农村土地银行未来发展模式—农发行改建结合农村信用社模式 | 第35-42页 |
5.1 公主岭市农村土地银行发展模式的创新 | 第35-36页 |
5.2 单独设立独立的吉林省股份制农村土地银行 | 第36-38页 |
5.3 农发行改建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模式是最优选择 | 第38-42页 |
第6章 吉林省农村土地银行发展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 第42-45页 |
6.1 明确农村土地银行的法律性质与设立制度 | 第42页 |
6.2 拓宽并确定业务范围,建立多形式融资渠道 | 第42-43页 |
6.3 提高政府扶持力度,完善政府配套措施 | 第43页 |
6.4 明确功能定位,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 第43-44页 |
6.5 建立统一的管理与估价机构,确保公平公正 | 第44页 |
6.6 完善土地银行的运营管理,建立统一的流转标准 | 第44-45页 |
总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