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1-19页 |
| 1. 现代医学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 | 第11-14页 |
| 1.1 桡骨远端骨折的概述 | 第11页 |
| 1.2 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 第11页 |
| 1.3 桡骨远端的形态及解剖特点 | 第11-12页 |
| 1.4 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研究 | 第12页 |
| 1.5 桡骨远端骨折的损伤机制及分类 | 第12-13页 |
| 1.6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 第13-14页 |
| 2. 祖国医学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 | 第14-19页 |
| 2.1 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 2.2 病因病机 | 第15页 |
| 2.3 整复方法 | 第15-16页 |
| 2.4 固定方法 | 第16页 |
| 2.5 练功活动 | 第16页 |
| 2.6 内治法 | 第16页 |
| 2.7 外治法及其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9-30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19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19页 |
| 1.3 纳入标准 | 第19页 |
| 1.4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 1.5 中止标准 | 第19-20页 |
| 1.6 脱落标准及处理 | 第20页 |
| 1.7 剔除标准 | 第20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2.1 分组 | 第20页 |
| 2.2 药品来源 | 第20-21页 |
| 2.3 治疗方法 | 第21页 |
| 2.4 观察指标 | 第21-22页 |
| 2.5 疗效及安全性评定 | 第22页 |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22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22-30页 |
| 3.1 一般资料结果 | 第23-24页 |
| 3.2 中医证候改善结果 | 第24-27页 |
| 3.3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 | 第27-28页 |
| 3.4 腕关节功能结果 | 第28页 |
| 3.5 安全性结果 | 第28页 |
| 3.6 典型病例 | 第28-30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第30-36页 |
| 1. 立题依据 | 第30-31页 |
| 1.1 题目来源 | 第30页 |
| 1.2 理论意义 | 第30页 |
| 1.3 实践价值 | 第30-31页 |
| 2. 方药分析 | 第31-33页 |
| 2.1 方药组成及制备方法 | 第31页 |
| 2.2 全方配伍意义 | 第31-32页 |
| 2.3 单药现代药理研究 | 第32-33页 |
| 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 3.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 第33页 |
| 3.2 两组中医证候改善分析 | 第33-34页 |
| 3.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分析 | 第34页 |
| 3.4 两组腕关节功能分析 | 第34页 |
|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34-36页 |
| 4.1 问题 | 第34-35页 |
| 4.2 展望 | 第35-36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 附录 | 第41-44页 |
| 附表1 外伤性骨折症状分级量化表 | 第41-42页 |
| 附表2 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表 | 第42-43页 |
| 附表3 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 第43-4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