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预计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2.1 责任成本管理 | 第20-22页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2 责任成本管理工作流程 | 第22页 |
2.2 责任成本管理运行基础 | 第22-24页 |
2.2.1 运行环境 | 第22-23页 |
2.2.2 人力资源支持 | 第23页 |
2.2.3 信息系统 | 第23-24页 |
2.3 责任成本和传统的产品成本的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2.4 双层成本控制法的相关概念 | 第25-26页 |
2.4.1 “基准”成本控制标准 | 第25-26页 |
2.4.2 “样板”成本控制标准 | 第26页 |
2.5 双层成本控制法运作机制 | 第26-28页 |
2.5.1 动力运作机制 | 第26页 |
2.5.2 信息收集反馈机制 | 第26-27页 |
2.5.3 分析评估机制 | 第27页 |
2.5.4 控制标准的生成机制 | 第27-28页 |
2.6 双层成本控制与责任成本相结合的应用意义 | 第28-29页 |
第三章 TR公司成本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9-36页 |
3.1 TR公司概况 | 第29-30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9-30页 |
3.1.2 公司组织 | 第30页 |
3.2 公司成本管理的现状情况 | 第30-34页 |
3.2.1 TR公司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3.2.2 TR公司成本管理方法 | 第33-34页 |
3.3 TR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3.3.1 偏重成本控制,忽视人员管理 | 第34页 |
3.3.2 重视产品成本管理,忽视全员责任控制 | 第34-35页 |
3.3.3 只注重成本分析,忽视成本预算与考核 | 第35-36页 |
第四章 TR公司双层成本控制下责任成本管理应用设计 | 第36-63页 |
4.1 TR公司双层成本控制下责任成本管理应用基础 | 第36-37页 |
4.1.1 环境基础 | 第36页 |
4.1.2 人力资源支持 | 第36-37页 |
4.1.3 信息系统基础 | 第37页 |
4.2 责任中心划分原则 | 第37-38页 |
4.2.1 可控性原则 | 第37页 |
4.2.2 责任独立性原则 | 第37页 |
4.2.3 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原则 | 第37-38页 |
4.3 根据TR公司框架确定各级责任中心 | 第38-39页 |
4.4 责任成本预算编制 | 第39-52页 |
4.4.1 各部门对责任成本的可控性分析 | 第39-40页 |
4.4.2 费用中心预算编制 | 第40-42页 |
4.4.3 标准成本中心预算编制 | 第42-47页 |
4.4.4 利润中心预算编制 | 第47-49页 |
4.4.5 投资中心预算编制 | 第49-52页 |
4.5 责任成本的核算 | 第52-53页 |
4.5.1 核算流程 | 第52-53页 |
4.5.2 “双轨制”核算模式 | 第53页 |
4.6 责任中心考核分析 | 第53-63页 |
4.6.1 责任中心考核的步骤 | 第53-54页 |
4.6.2 费用中心的考核 | 第54-56页 |
4.6.3 标准成本中心考核 | 第56-59页 |
4.6.4 利润中心考核 | 第59-60页 |
4.6.5 投资中心考核 | 第60-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