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论文--原子物理学论文

低能负离子与水覆盖Si(111)表面散射中的共振电荷转移动力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8-20页
    1.1 离子-表面相互作用概述第8-10页
    1.2 离子-表面电荷转移研究现状第10-18页
        1.2.1 金属表面电荷转移研究第10-13页
        1.2.2 半导体表面电荷转移研究第13-18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8页
    1.4 论文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离子-表面相互作用基本概念第20-41页
    2.1 电荷交换理论第20-28页
        2.1.1 自由电子气模型第20-22页
        2.1.2 镜像电荷效应和能级的变化第22-23页
        2.1.3 电荷交换过程概述第23-25页
        2.1.4 共振电荷转移第25-28页
    2.2 离子的轨迹第28-31页
        2.2.1 两体碰撞模型第28-29页
        2.2.2 相互作用势第29-31页
    2.3 离子在表面的能量损失第31-34页
        2.3.1 核能损第33页
        2.3.2 电子能损第33-34页
    2.4 半导体介绍第34-41页
        2.4.1 Si(111)表面结构第35-36页
        2.4.2 固体的能带第36-38页
        2.4.3 Si(111)(7╳7)的电子结构第38-41页
第三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第41-55页
    3.1 离子束系统第42-44页
        3.1.1 负离子源第42-43页
        3.1.2 Ar+离子枪第43-44页
    3.2 真空系统第44-45页
    3.3 靶室系统第45-46页
    3.4 溅射与退火系统第46-47页
    3.5 谱仪系统第47-55页
        3.5.1 微通道板探测器第47-49页
        3.5.2 飞行时间谱仪第49-52页
        3.5.3 一维位置灵敏探测器第52-55页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第55-71页
    4.1 出射粒子能谱仿真第55-56页
    4.2 实验结果第56-59页
    4.3 分析讨论第59-71页
        4.3.1 水吸附对Si(111)表面电子结构的影响第59-62页
        4.3.2 电荷转移模型介绍第62-64页
        4.3.3 正离子结果的解释第64-65页
        4.3.4 负离子结果的解释第65-67页
        4.3.5 与其他碰撞体系结果对比第67-71页
第五章 总结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能电子在玻璃管中传输的研究
下一篇:Influence of Laser Energy on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of A Laser-induced Mg Plas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