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5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5-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0-23页 |
1.2 等离子鞘套概述 | 第23-27页 |
1.2.1 等离子鞘套的参数特征 | 第23-26页 |
1.2.2 等离子鞘套的传播特性 | 第26-27页 |
1.3 等离子鞘套中电磁波传播的关键问题 | 第27-28页 |
1.3.1 动态特性及形成机理 | 第27页 |
1.3.2 动态等离子鞘套中的电磁波传播 | 第27页 |
1.3.3 动态等离子鞘套下的信息传输 | 第27-28页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8-31页 |
1.4.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28-29页 |
1.4.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9-31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4页 |
第二章 等离子体及其中的电磁波传播 | 第34-50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等离子体概述 | 第34-35页 |
2.2.1 等离子体中的粒子 | 第34-35页 |
2.2.2 等离子体中粒子之间的碰撞 | 第35页 |
2.3 等离子鞘套中的特征物理量 | 第35-38页 |
2.3.1 粒子密度和电离度 | 第35-36页 |
2.3.2 德拜长度 | 第36页 |
2.3.3 等离子体频率 | 第36-37页 |
2.3.4 回旋频率 | 第37页 |
2.3.5 等离子体碰撞频率 | 第37-38页 |
2.4 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传播 | 第38-48页 |
2.4.1 WKB近似计算方法 | 第39-41页 |
2.4.2 多层近似方法 | 第41-42页 |
2.4.3 SMM方法 | 第42-43页 |
2.4.4 FDTD方法 | 第43-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空间等离子体对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50-69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射线追踪原理 | 第50-55页 |
3.3 天线模型建立 | 第55-59页 |
3.3.1 微带天线模型建立 | 第55-57页 |
3.3.2 喇叭天线模型建立 | 第57-58页 |
3.3.3 空间等离子体模型 | 第58-59页 |
3.4 空间等离子体对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59-64页 |
3.4.1 空间等离子体对微带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59-62页 |
3.4.2 空间等离子体对喇叭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3.5 等离子鞘套对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64-68页 |
3.5.1 偶极子天线模型建立 | 第64-65页 |
3.5.2 RAM-C等离子鞘套模型建立 | 第65-66页 |
3.5.3 等离子鞘套对偶极子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3.5.4 等离子鞘套对喇叭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67-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空间尘埃弱电离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传播 | 第69-84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尘埃等离子体 | 第69-72页 |
4.2.1 尘埃等离子体和普通等离子体区别 | 第69-70页 |
4.2.2 尘埃等离子体特征物理量 | 第70-71页 |
4.2.3 尘埃等离子体研究现状 | 第71-72页 |
4.3 普通等离子体与尘埃等离子体对比 | 第72-74页 |
4.3.1 反射系数对比 | 第72-73页 |
4.3.2 透射系数对比 | 第73页 |
4.3.3 吸收系数对比 | 第73-74页 |
4.4 尘埃弱电离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传播 | 第74-78页 |
4.4.1 模型建立 | 第74-75页 |
4.4.2 尘埃等离子体中电磁波的反射特性 | 第75-76页 |
4.4.3 尘埃等离子体中电磁波的透射特性 | 第76-77页 |
4.4.4 尘埃等离子体中电磁波的吸收特性 | 第77-78页 |
4.5 空间弱电离尘埃等离子体对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78-82页 |
4.5.1 尘埃参数对微带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79-81页 |
4.5.2 尘埃参数对喇叭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81-8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空间运动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传播 | 第84-102页 |
5.1 引言 | 第84页 |
5.2 模型建立 | 第84-88页 |
5.2.1 两种运动情况下的公式推导 | 第85-86页 |
5.2.2 等离子体的运动速度对入射电磁波的影响 | 第86-88页 |
5.3 电磁波在运动等离子体中的衰减特性 | 第88-91页 |
5.3.1 运动等离子体沿x方向运动的衰减特性 | 第88-90页 |
5.3.2 运动等离子体沿z方向运动的衰减特性 | 第90-91页 |
5.4 电磁波在运动等离子体中的反射特性 | 第91-96页 |
5.4.1 运动等离子体沿x方向运动的反射特性 | 第92-95页 |
5.4.2 运动等离子体沿z方向运动的反射特性 | 第95-96页 |
5.5 电磁波在运动等离子体中的透射特性 | 第96-98页 |
5.5.1 运动等离子体沿x方向运动的透射特性 | 第96-97页 |
5.5.2 运动等离子体沿z方向运动的透射特性 | 第97-98页 |
5.6 电磁波在运动等离子体中的吸收特性 | 第98-101页 |
5.6.1 运动等离子体沿x方向运动的吸收特性 | 第98-100页 |
5.6.2 运动等离子体沿z方向运动的吸收特性 | 第100-10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非均匀加磁等离子体中太赫兹电磁波的传播 | 第102-120页 |
6.1 引言 | 第102页 |
6.2 电子密度非均匀性的影响 | 第102-106页 |
6.2.1 模型建立 | 第102-103页 |
6.2.2 典型参数对传播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6.3 碰撞频率的非均匀性对入射电磁波的影响 | 第106-110页 |
6.3.1 模型建立 | 第106-107页 |
6.3.2 典型参数对传播的影响 | 第107-110页 |
6.4 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非均匀性引起的效应对比 | 第110页 |
6.5 磁化非均匀等离子体中太赫兹电磁波的传播 | 第110-118页 |
6.5.1 模型建立 | 第111-112页 |
6.5.2 传输特性 | 第112-115页 |
6.5.3 参数对传播的影响 | 第115-11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20-12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20-121页 |
7.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作者简介 | 第138-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