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二氧化钛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锂空气电池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第11-12页
    1.3 锂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研究进展第12-24页
        1.3.1 碳基材料催化剂第12-13页
        1.3.2 贵金属及过渡金属氧化物第13-16页
        1.3.3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第16-17页
        1.3.4 复合材料催化剂第17-18页
        1.3.5 TiO_2催化剂在锂空气电池中的研究第18-24页
    1.4 本文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创新点第24-25页
        1.4.1 本文选题依据第24页
        1.4.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仪器测试第25-30页
    2.1 实验原料第25-26页
    2.2 实验仪器第26-27页
    2.3 材料表征第27-29页
        2.3.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27页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7页
        2.3.3 X射线衍射(XRD)第27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7-28页
        2.3.5 拉曼光谱(Raman)第28页
        2.3.6 红外光谱(FTIR)第28页
        2.3.7 热重分析(TG)第28-29页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9-30页
        2.4.1 循环伏安法测试(CV)第29页
        2.4.2 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第29页
        2.4.3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29页
        2.4.4 恒流间歇滴定(GITT)和恒压间歇滴定(PITT)第29-30页
第三章 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铁掺杂二氧化钛材料第30-42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实验部分第30-32页
        3.2.1 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第30-31页
        3.2.2 氮掺杂石墨烯担载铁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第31页
        3.2.3 锂空气电池正极的制备及组装第31-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3.3.1 物理化学性能表征第32-37页
        3.3.2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7-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碳纳米管负载氧缺陷的无定型二氧化钛第42-56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实验部分第42-44页
        4.2.1 材料制备第42-43页
        4.2.3 锂空气电池空气正极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第43-4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4-54页
        4.3.1 二氧化钛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表征第44-46页
        4.3.2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46-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钛@氮掺杂碳纤维担载钌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第56-70页
    5.1 前言第56-57页
    5.2 实验部分第57-59页
        5.2.1 主要化学试剂第57页
        5.2.2 氮掺杂碳纤维的制备第57页
        5.2.3 在氮掺杂碳纤维上沉积TiO_2第57页
        5.2.4 在N-CNFs@TiO_2原位生长Ru纳米颗(Ru/N-CNFs@TiO_2)第57-58页
        5.2.5 锂空气空气正极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第58页
        5.2.6 柔性锂空气空气电池的组装第58页
        5.2.7 Ru/N-CNFs@TiO_2电极的放电产物研究第58-5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9-65页
        5.3.1 二氧化钛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表征第59-62页
        5.3.2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62-65页
    5.4 理论计算第65-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总结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锶掺杂羟基磷灰石复合物(壳聚糖与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物质豆腐的多孔炭的制备及其超电容与染料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