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芪藤草膏外治外阴白色病变(血虚湿蕴证)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文献综述一: 西医对外阴白色病变的认识 | 第10-15页 |
1.病名演变 | 第10页 |
2.流行病学 | 第10页 |
3.病因与发病机制 | 第10-12页 |
3.1 免疫因素 | 第10-11页 |
3.2 局部因素 | 第11页 |
3.3 细胞增殖异常 | 第11页 |
3.4 感染因素 | 第11-12页 |
3.5 性激素 | 第12页 |
4.治疗进展 | 第12-14页 |
4.1 一般治疗 | 第12页 |
4.2 药物治疗 | 第12-13页 |
4.3 物理治疗 | 第13-14页 |
4.4 遗传因素 | 第14页 |
4.5 手术治疗 | 第14页 |
5.展望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二: 中医对外阴白色病变的认识 | 第15-20页 |
1.病因病机 | 第15-17页 |
1.1 古代研究 | 第15-16页 |
1.2 现代进展 | 第16-17页 |
2.治疗概况 | 第17-19页 |
2.1 内治法 | 第18页 |
2.2 外治法 | 第18页 |
2.3 内外合治 | 第18-19页 |
2.4 针灸及其他方法 | 第19页 |
3.展望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前言 | 第23-25页 |
临床研究 | 第25-50页 |
1.临床资料 | 第25-27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25页 |
1.2 样本量计算 | 第25页 |
1.3 入组和排除标准 | 第25-27页 |
2.治疗方案 | 第27-31页 |
2.1 试验用药名称 | 第27-28页 |
2.2 用法 | 第28页 |
2.3 疗程 | 第28页 |
2.4 观察指标 | 第28页 |
2.5 随访周期 | 第28页 |
2.6 资料保存 | 第28-29页 |
2.7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9-31页 |
3.研究数据及结果分析 | 第31-50页 |
3.1 统计方法 | 第31页 |
3.2 基本情况及安全性 | 第31-32页 |
3.3 临床疗效指标观察结果 | 第32-44页 |
3.4 讨论 | 第44-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3页 |
1.参与课题 | 第53页 |
2.发表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