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燃料电池用高耐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1.1 燃料电池概述 | 第14-17页 |
1.1.1 燃料电池的起源和发展 | 第14页 |
1.1.2 燃料电池的结构和原理 | 第14-16页 |
1.1.3 燃料电池的分类和特点 | 第16-17页 |
1.2 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 | 第17-19页 |
1.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8页 |
1.2.2 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8-19页 |
1.3 阴离子交换膜概述 | 第19-31页 |
1.3.1 阴离子交换膜应具备的特性 | 第20页 |
1.3.2 阴离子交换膜的分类 | 第20-30页 |
1.3.3 阴离子交换膜面临的挑战 | 第30-31页 |
1.4 本论文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实验测试方法 | 第32-38页 |
2.1 分子结构测定 | 第32-33页 |
2.1.1 核磁共振(NMR) | 第32页 |
2.1.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2页 |
2.1.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2-33页 |
2.1.4 凝胶渗透色谱(GPC) | 第33页 |
2.2 膜微观形貌观测 | 第33-34页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3页 |
2.2.2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33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3-34页 |
2.2.4 小角X射线散射(SAXS) | 第34页 |
2.3 膜的性能测试 | 第34-38页 |
2.3.1 离子交换容量(IEC) | 第34-35页 |
2.3.2 含水率(WU)与溶胀比(SR) | 第35页 |
2.3.3 离子电导率 | 第35-36页 |
2.3.4 机械性能 | 第36页 |
2.3.5 热稳定性 | 第36页 |
2.3.6 耐碱性 | 第36页 |
2.3.7 单电池测试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密集侧链型聚芳醚腈阴离子交换膜 | 第38-63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2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39页 |
3.2.2 膜的制备 | 第39-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61页 |
3.3.1 单体与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42-46页 |
3.3.2 二维核奥夫豪泽增强谱 | 第46-47页 |
3.3.3 膜的形貌与相结构表征 | 第47-50页 |
3.3.4 离子交换容量、含水率和溶胀比 | 第50-52页 |
3.3.5 离子电导率 | 第52-54页 |
3.3.6 膜的机械性能 | 第54-55页 |
3.3.7 热稳定性 | 第55-56页 |
3.3.8 耐碱性 | 第56-60页 |
3.3.9 单电池测试 | 第60-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柔性交联型聚乙烯苄氯阴离子交换膜 | 第63-79页 |
4.1 引言 | 第63-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64页 |
4.2.2 柔性交联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 第64-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7页 |
4.3.1 离子液体与交联膜化学结构的表征 | 第66-69页 |
4.3.2 交联膜的形貌与相结构表征 | 第69-70页 |
4.3.3 离子交换容量和凝胶率 | 第70-71页 |
4.3.4 含水率和溶胀比 | 第71-72页 |
4.3.5 离子电导率 | 第72-75页 |
4.3.6 膜的机械性能 | 第75-76页 |
4.3.7 热稳定性 | 第76页 |
4.3.8 耐碱性分析 | 第76-77页 |
4.3.9 单电池测试 | 第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