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聚落植物群落特征分析、景观评价与优化模式研究--以南京市农家乐旅游示范村为例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美丽乡村聚落绿化相关概念解析第13-15页
        1.2.1 农村、乡村、新农村与美丽乡村第13页
        1.2.2 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第13-14页
        1.2.3 乡村聚落景观第14页
        1.2.4 乡村聚落绿化第14-15页
    1.3 国内外乡村聚落绿化相关方面发展综述第15-19页
        1.3.1 国外乡村聚落绿化相关方面研究概况第15-17页
        1.3.2 国内乡村聚落绿化相关领域研究动态第17-19页
    1.4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南京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聚落绿化建设概况第22-42页
    2.1 研究地概况第22-23页
        2.1.1 自然地理环境第22页
        2.1.2 社会经济概况第22-23页
        2.1.3 历史人文景观第23页
        2.1.4 生态环境概况第23页
    2.2 南京美丽乡村绿化景观特点第23-25页
        2.2.1 “依山傍水地·城市后花园”的乡村风貌第23-24页
        2.2.2 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注重文化审美第24页
        2.2.3 乡村绿化注入产业活力,美丽环境变美丽经济第24-25页
    2.3 南京美丽乡村聚落不同绿地植物景观建设现状及特点第25-38页
        2.3.1 庭院绿地第31-32页
        2.3.2 宅旁宅间绿地第32-34页
        2.3.3 公共休闲绿地第34-35页
        2.3.4 滨水绿地第35-36页
        2.3.5 道路绿地第36-38页
    2.4 聚落内不同绿地植物景观文化内涵分析第38-40页
        2.4.1 庭院绿地植物景观内涵第38页
        2.4.2 宅旁宅间绿地植物景观内涵第38-39页
        2.4.3 公共休闲绿地植物景观内涵第39页
        2.4.4 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内涵第39-40页
        2.4.5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内涵第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南京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聚落绿地植物群落特征参数调查与分析第42-76页
    3.1 调查案例聚落绿地的基本情况第42-43页
    3.2 研究方法第43-47页
        3.2.1 调查方法第43-44页
        3.2.2 分析与计算方法第44-4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7-73页
        3.3.1 植物物种组成第47-49页
        3.3.2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第49-53页
        3.3.3 植物群落配置分析第53-64页
        3.3.4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第64-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6页
第四章 南京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第76-96页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76-79页
        4.1.1 层次分析法第76-78页
        4.1.2 AHP-综合评价法第78-79页
    4.2 评价材料第79页
    4.3 建立旅游开发型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第79-85页
        4.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79-80页
        4.3.2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80页
        4.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第80-85页
    4.4 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聚落植物景观评价与分析第85-92页
        4.4.1 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第85-88页
        4.4.2 结果与讨论第88-92页
    4.5 案例改善建议第92-94页
        4.5.1 低山丘陵型聚落植物景观第92-93页
        4.5.2 平原水乡型聚落植物景观第93页
        4.5.3 生态山林型聚落植物景观第93页
        4.5.4 古风古韵型聚落植物景观第93-94页
    4.6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五章 南京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聚落植物景观营建与模式优化策略第96-104页
    5.1 旅游开发型乡村聚落植物景观营造指导原则第96-97页
        5.1.1 乡村性原则第96页
        5.1.2 观赏性原则第96页
        5.1.3 文化性原则第96-97页
        5.1.4 经济性原则第97页
    5.2 南京旅游开发型美丽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的营建第97-104页
        5.2.1 基于乡土文化感知的聚落植物景观风貌体系的构建第97-98页
        5.2.2 基于功能特色凸显的聚落优势特征树种的筛选第98-101页
        5.2.3 基于景观美学呈现的聚落植物配置模式推荐第101-104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第104-108页
    6.1 主要结论第104-105页
    6.2 创新点第105页
    6.3 讨论第105-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4页
附录第114-126页
致谢第126-12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项目及发表论文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市夏季垂直绿化温湿度状况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四种药剂对连云港地区白蚁灭治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