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导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局限 | 第17-19页 |
1.5.1 可能的创新 | 第17-18页 |
1.5.2 存在的局限 | 第18-19页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第19-2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生鲜产品 | 第19页 |
2.1.2 生鲜农产品 | 第19页 |
2.1.3 互联网生鲜农产品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风险感知理论 | 第20-21页 |
2.2.2 结构方程建模理论 | 第21-22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22-24页 |
2.3.1 风险感知构成维度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2.3.2 风险感知测量研究综述 | 第23-20页 |
2.3.3 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2.3.4 消费者购买互联网生鲜农产品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24-27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7-35页 |
3.1 研究设想与变量解释 | 第27-30页 |
3.1.1 研究设想 | 第27页 |
3.1.2 风险感知变量 | 第27-29页 |
3.1.3 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变量 | 第29-30页 |
3.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30-32页 |
3.2.1 理论模型 | 第30页 |
3.2.2 研究假设 | 第30-32页 |
3.3 问卷设计 | 第32-35页 |
3.3.1 问卷结构 | 第33页 |
3.3.2 问卷量表选择 | 第33-35页 |
4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43页 |
4.1 调查研究实施 | 第35-36页 |
4.1.1 问卷调查 | 第35页 |
4.1.2 实地调研 | 第35-36页 |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构成 | 第36-37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36页 |
4.2.2 样本构成 | 第36-37页 |
4.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41页 |
4.3.1 性别特征 | 第37页 |
4.3.2 年龄特征 | 第37页 |
4.3.3 受教育程度 | 第37页 |
4.3.4 婚姻状况及家庭人口特征 | 第37-38页 |
4.3.5 家庭年收入状况 | 第38页 |
4.3.6 消费者网购的基本情况 | 第38页 |
4.3.7 消费者选择网购生鲜农产品状况分析 | 第38-41页 |
4.4 消费者不选择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情况分析 | 第41-42页 |
4.5 测量题项的描述性分析 | 第42-43页 |
5 消费者互联网购买生鲜农产品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3-53页 |
5.1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43-44页 |
5.1.1 信度分析 | 第43-44页 |
5.1.2 效度分析 | 第44页 |
5.2 消费者互联网购买生鲜农产品风险感知的构成维度分析 | 第44-46页 |
5.3 结构方程模型(SEM)的设定和假设检验 | 第46-49页 |
5.3.1 结构方程模型设立 | 第46-47页 |
5.3.2 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 | 第47页 |
5.3.3 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检验 | 第47-49页 |
5.4 个人特征因素对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风险感知的影响 | 第49-53页 |
5.4.1 受教育程度对风险感知的影响 | 第49页 |
5.4.2 性别对风险感知的影响 | 第49-50页 |
5.4.3 年龄对风险感知的影响 | 第50页 |
5.4.4 支付能力对风险感知的影响 | 第50-51页 |
5.4.5 家庭特征对风险感知的影响 | 第51-53页 |
6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53-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3-55页 |
6.2.1 持续发力互联网生鲜电商平台建设,提供安全周到服务 | 第53-54页 |
6.2.2 从溯源到品控,注重生鲜农产品品牌构建 | 第54页 |
6.2.3 不断降低生鲜农产品运营成本,做好细分市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