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资源论文--水产资源调查与评估论文--鱼类资源调查论文

基于捕捞调查和耳石测定的江苏海域小黄鱼资源群体动态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7页
    1 小黄鱼资源演变第15-16页
    2 小黄鱼种群和洄游第16-25页
        2.1 小黄鱼种群第16-18页
            2.1.1 基于捕捞统计学的分析第16-17页
            2.1.2 基于形态学的分析第17-18页
            2.1.3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分析第18页
        2.2 小黄鱼洄游分布第18-23页
            2.2.1 渤海群体、南黄海群体和东海群体间的洄游规律第18-20页
            2.2.2 黄、渤海群体和南黄海、东海群体间的洄游规律第20-22页
            2.2.3 小黄鱼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第22-23页
        2.3 江苏海域小黄鱼种群和洄游第23-24页
        2.4 研究方法的比较与结合第24-25页
    3 耳石相关研究第25-32页
        3.1 耳石形态第25-26页
        3.2 耳石微化学第26-32页
            3.2.1 与耳石最为相关的一些海水元素第27页
            3.2.2 耳石元素第27-28页
            3.2.3 海洋鱼类耳石微化学的主要研究途径第28-31页
            3.2.4 海洋鱼类耳石微化学的研究方向第31-32页
    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目的和意义第32-37页
        4.1 研究内容第32-34页
            4.1.1 江苏外海海域小黄鱼种群结构特征及洄游分布第32页
            4.1.2 江苏外海海域流刺网对小黄鱼资源群体的利用第32-33页
            4.1.3 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幼鱼资源的补充规律第33页
            4.1.4 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幼鱼和成鱼耳石形态发育特征第33页
            4.1.5 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耳石微化学及与鮸鱼和银鲳的比较第33页
            4.1.6 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幼鱼的洄游规律第33页
            4.1.7 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洄游履历的年间变化第33-34页
        4.2 本学位论文研究技术路线第34页
        4.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4-37页
            4.3.1 解析江苏海域典型捕捞作业对小黄鱼资源群体的利用第34-35页
            4.3.2 建立小黄鱼耳石微化学的研究方法第35页
            4.3.3 基于捕捞调查和耳石微化学结果的江苏海域小黄鱼的洄游动态解析第35-37页
第二章 江苏外海海域小黄鱼群体动态第37-57页
    第一节 小黄鱼资源群体结构特征及洄游分布第37-48页
        2.1.1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2.1.1.1 调查区域第37-38页
            2.1.1.2 取样方法第38页
            2.1.1.3 数据分析第38-39页
        2.1.2 结果第39-44页
            2.1.2.1 月分布变化第39-41页
            2.1.2.2 体长分布第41-43页
            2.1.2.3 性别组成及体长特征第43-44页
        2.1.3 讨论第44-48页
            2.1.3.1 小黄鱼洄游分布特征第44-46页
            2.1.3.2 小黄鱼资源群体的变化特征第46-48页
    第二节 流刺网对小黄鱼资源群体的利用第48-56页
        2.2.1 材料和方法第48-50页
            2.2.1.1 网具和网具试验第48-49页
            2.2.1.2 数据分析第49-50页
        2.2.2 结果第50-54页
            2.2.2.1 体周、性比和年龄的关系第50-51页
            2.2.2.2 体周分布第51-52页
            2.2.2.3 性比和年龄结构第52-54页
        2.2.3 讨论第54-56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幼鱼资源的补充规律第57-6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7-59页
        1.1 数据来源第57-58页
        1.2 数据分析第58-59页
            1.2.1 苗发期阶段划分第58-59页
            1.2.2 伏季休渔时间第59页
    2 结果第59-63页
        2.1 苗发时间点第59-61页
        2.2 见苗时小黄鱼体长第61页
        2.3 苗发期间的小黄鱼渔获比例第61-62页
        2.4 2013年苗发期间渔获比例和生长情况第62-63页
    3 讨论第63-65页
        3.1 幼鱼的补充与被利用情况第63-64页
        3.2 对资源群体的保护建议第64-65页
    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幼鱼和成鱼耳石形态特征第67-7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7-68页
    2 耳石形态测量方法第68-69页
    3 结果第69-73页
        3.1 耳石形态总体特征第69-70页
        3.2 发育阶段耳石形态测量值特征第70-73页
    4 讨论第73-74页
    5 本章小结第74-77页
第五章 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的生境履历及与鮸鱼、银鲳的比较研究第77-9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8-79页
        1.1 实验材料第78页
        1.2 耳石微化学分析第78页
        1.3 数据分析第78-79页
    2 结果第79-86页
        2.1 耳石Sr含量面分布第79-81页
            2.1.1 小黄鱼第79-80页
            2.1.2 银鲳第80-81页
        2.2 耳石Sr/Ca比第81-86页
            2.2.1 小黄鱼第81-83页
            2.2.2 鮸鱼第83-85页
            2.2.3 银鲳第85-86页
    3 讨论第86-90页
        3.1 三种鱼类的盐度生境履历及种间差异第86-87页
        3.2 基于耳石微化学反演海洋鱼类盐度生境的可行性分析第87-88页
        3.3 小黄鱼生境履历过程的反演第88-90页
    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幼鱼的洄游规律第91-9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1-92页
        1.1 试验材料第91-92页
        1.2 耳石微化学分析第92页
        1.3 格局转变分析第92页
    2 结果第92-94页
    3 讨论第94-97页
    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七章 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洄游履历的年间变化第99-10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9-100页
        1.1 实验材料第99页
        1.2 耳石微化学分析第99页
        1.3 数据分析第99-100页
    2 结果第100-106页
        2.1 年间比较第100-105页
        2.2 洄游“履历”的可保存性第105-106页
    3 讨论第106-107页
    4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全文结论第109-111页
全文创新点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5-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第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的课题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色小镇人居环境评价--以邢台市清河县羊绒小镇为例
下一篇:基于病死猪酸解的氨基酸生物有机肥研制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