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社会交往概述 | 第12-16页 |
(一)社会交往的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二)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 | 第14-16页 |
二、包容性社会交往概述 | 第16-24页 |
(一)“包容性”的含义及“包容性”思想的起源 | 第16-19页 |
(二)包容性社会交往的含义 | 第19-21页 |
(三)包容性社会交往的特征 | 第21-22页 |
(四)包容性社会交往的作用 | 第22-24页 |
三、当前“非包容性”社会交往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 第24-28页 |
(一)“非包容性”社会交往的主要表现 | 第24-26页 |
(二)“非包容性”社会交往产生的原因 | 第26-28页 |
四、增进包容性社会交往,促进和谐社会 | 第28-33页 |
(一)树立“包容性”交往理念 | 第28-29页 |
(二)提高人们的社会交往素质和能力 | 第29-30页 |
(三)制定积极有效的“包容性”交往战略 | 第30-31页 |
(四)坚持走世界交往的道路 | 第31-33页 |
结束语 | 第33-34页 |
注释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