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研究特色与不足 | 第13-15页 |
1.4.1 研究特色 | 第13-14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1.1 旅游动机的推拉理论 | 第15页 |
2.1.2 市场细分理论 | 第15页 |
2.1.3 消费者行为理论 | 第15-16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2.1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征 | 第16-18页 |
2.2.2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作用 | 第18-20页 |
2.2.3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2.2.4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 第20-21页 |
2.2.5 游客市场行为研究 | 第21页 |
2.3 综合述评 | 第21-23页 |
3 上虞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及成效 | 第23-29页 |
3.1 上虞区概况 | 第23页 |
3.2 上虞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 第23-25页 |
3.2.1 自然条件优越 | 第23页 |
3.2.2 区位优势明显 | 第23-24页 |
3.2.3 农业资源丰富 | 第24页 |
3.2.4 人文资源深厚 | 第24页 |
3.2.5 发展基础较好 | 第24-25页 |
3.2.6 政策扶持较好 | 第25页 |
3.3 上虞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第25-27页 |
3.3.1 农家乐旅游模式 | 第25页 |
3.3.2 采摘型旅游模式 | 第25-26页 |
3.3.3 观光型旅游模式 | 第26页 |
3.3.4 游乐型旅游模式 | 第26-27页 |
3.4 上虞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效 | 第27-28页 |
3.4.1 提高了上虞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 第27页 |
3.4.2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发展 | 第27页 |
3.4.3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 第27-28页 |
3.4.4 扩大影响和提高知名度 | 第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上虞区乡村旅游游客市场及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 第29-40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4.2 游客市场分析 | 第29-32页 |
4.2.1 游客的来源地 | 第29-30页 |
4.2.2 游客的性别、年龄和学历 | 第30-31页 |
4.2.3 游客的职业及收入状况 | 第31-32页 |
4.3 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 第32-37页 |
4.3.1 游客对乡村旅游的认知度 | 第32-33页 |
4.3.2 乡村旅游信息的获取途径 | 第33-34页 |
4.3.3 出游方式 | 第34-35页 |
4.3.4 出游及逗留时间 | 第35-36页 |
4.3.5 出游目的 | 第36-37页 |
4.3.6 消费水平 | 第37页 |
4.4 游客的满意度 | 第37-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5 游客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 第40-45页 |
5.1 游客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5.1.1 高端游客十分缺少 | 第40页 |
5.1.2 市场管理相对薄弱 | 第40-41页 |
5.1.3 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 第41页 |
5.1.4 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 第41-42页 |
5.1.5 宣传力度相对不足 | 第42页 |
5.2 发展策略 | 第42-45页 |
5.2.1 找准市场定位,吸引高端游客旅游 | 第43页 |
5.2.2 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 第43页 |
5.2.3 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 第43-44页 |
5.2.4 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文化 | 第44页 |
5.2.5 开展多样宣传,力促全面推广 | 第44-45页 |
6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件 | 第50-53页 |
个人简介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