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境外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战略分析工具 | 第19-30页 |
2.1 互联网金融和中小商业银行 | 第19-25页 |
2.1.1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 第19-23页 |
2.1.2 中小商业银行的界定 | 第23-25页 |
2.2 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2.2.1 交换理论 | 第25页 |
2.2.2 长尾理论 | 第25-26页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6页 |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6-27页 |
2.3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2.3.1 PEST分析理论 | 第27-29页 |
2.3.2 波特五力模型 | 第29页 |
2.3.3 SWOT分析理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G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30-35页 |
3.1 G银行简介 | 第30-31页 |
3.2 G银行目前的发展战略 | 第31-33页 |
3.3 G银行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G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35-42页 |
4.1 PEST分析 | 第35-37页 |
4.1.1 政治环境 | 第35-36页 |
4.1.2 经济环境 | 第36页 |
4.1.3 社会环境 | 第36-37页 |
4.1.4 技术环境 | 第37页 |
4.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37-42页 |
4.2.1 现有竞争者 | 第38-39页 |
4.2.2 潜在进入者 | 第39-40页 |
4.2.3 购买者 | 第40-41页 |
4.2.4 供应商 | 第41页 |
4.2.5 替代品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G银行的发展战略的制定 | 第42-48页 |
5.1 基于SWOT分析的战略建议 | 第42-45页 |
5.1.1 SWOT分析 | 第42-44页 |
5.1.2 战略建议 | 第44-45页 |
5.2 G银行的战略定位和总体战略目标 | 第45-46页 |
5.2.1 战略定位 | 第45-46页 |
5.2.2 总体战略目标 | 第46页 |
5.3 G银行发展战略的分阶段目标 | 第46-48页 |
第六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G银行的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48-52页 |
6.1 创新和提升电子银行业务 | 第48页 |
6.2 设计更丰富的个人以及小微企业金融产品 | 第48-50页 |
6.3 与互联网企业开展数据合作 | 第50页 |
6.4 发展供应链金融和金融超市 | 第50页 |
6.5 培养互联网和金融的复合型人才 | 第50-52页 |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