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9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第2章 我国营改增基本情况及国外银行业增值税征收模式 | 第20-27页 |
2.1 我国营改增基本情况简析 | 第20-24页 |
2.1.1 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差异介绍 | 第20-21页 |
2.1.2 银行业营改增情况简析 | 第21-22页 |
2.1.3 营改增对我国税收制度带来的变化 | 第22-23页 |
2.1.4 前期试点行业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 国际上银行业增值税征收模式 | 第24-26页 |
2.2.1 欧盟模式 | 第24页 |
2.2.2 澳大利亚模式 | 第24-25页 |
2.2.3 加拿大模式 | 第25页 |
2.2.4 三种模式与我国银行业营改增后的比较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银行业营改增政策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27-32页 |
3.1 税收征收管理的定义 | 第27页 |
3.2 销项税政策变动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1 贷款服务 | 第27-28页 |
3.2.2 直接收费金融服务 | 第28页 |
3.2.3 金融产品转让 | 第28-29页 |
3.3 进项税政策变动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29页 |
3.4 增值税抵扣链条变动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1 对抵扣链条上游企业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2 对抵扣链条下游企业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30页 |
3.5 税率变动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30-31页 |
3.5.1 一般纳税人税率变动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30-31页 |
3.5.2 小规模纳税人税率变动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济宁市银行业营改增税收征管案例分析 | 第32-43页 |
4.1 济宁市各银行申报情况分析 | 第32-36页 |
4.1.1 汇总类银行申报情况 | 第32-35页 |
4.1.2 非汇总类银行申报情况 | 第35-36页 |
4.2 银行业营改增后税收入库情况分析 | 第36-41页 |
4.2.1 从税务登记情况来看 | 第36-37页 |
4.2.2 分地区税款入库情况 | 第37-39页 |
4.2.3 分企业税款入库情况 | 第39-40页 |
4.2.4 济宁市银行业税源特点 | 第40-41页 |
4.3 银行业营改增后济宁市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济宁市银行业营改增税收征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3-48页 |
5.1 增值税管理模式对银行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 | 第43-44页 |
5.2 过渡期税收政策加重了管理难度 | 第44-45页 |
5.2.1 政策变化频繁,涉税风险易于发生 | 第44页 |
5.2.2 政策不完善难以发挥以票管税这一优势 | 第44-45页 |
5.3 纳税评估浮于流程 | 第45页 |
5.4 税务部门缺乏专业化管理措施 | 第45-46页 |
5.5 税务部门内部配置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 第46-47页 |
5.5.1 人力征管资源与纳税人需求不匹配 | 第46页 |
5.5.2 职责划分有待完善 | 第46-47页 |
5.5.3 税务干部尚未树立税收管理现代化的理念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对完善济宁市银行业营改增税收征管的建议 | 第48-53页 |
6.1 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 第48-50页 |
6.1.1 精准定位,加强辅导宣传 | 第48-49页 |
6.1.2 优化纳税服务人力资源,提高纳税人满意度 | 第49-50页 |
6.2 优化银行业风险管控模式 | 第50页 |
6.3 逐步完善过渡期税收政策 | 第50-51页 |
6.4 建立税源监控长效机制 | 第51-53页 |
6.4.1 开展银行业税收调查,建立税源分析机制 | 第51-52页 |
6.4.2 开展银行业税收效应分析 | 第52-5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