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das的滑坡稳定性分析研究与工程应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滑坡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滑坡治理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工程概况 | 第18-28页 |
2.1 研究区交通地理位置 | 第18页 |
2.2 研究区气象水文条件 | 第18-20页 |
2.2.1 区域气象条件 | 第18-19页 |
2.2.2 台风暴雨气象条件分析 | 第19-20页 |
2.2.3 研究区地表水系 | 第20页 |
2.3 研究区社会人文背景 | 第20-21页 |
2.4 研究区自然与地质条件 | 第21-24页 |
2.4.1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2.4.2 地层岩性 | 第21-23页 |
2.4.3 地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 | 第23-24页 |
2.5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26页 |
2.5.1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 第24-25页 |
2.5.2 基岩裂隙水 | 第25-26页 |
2.6 研究区区域工程活动 | 第26-28页 |
3 滑坡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 第28-35页 |
3.1 滑坡边界范围和形态特征 | 第28-31页 |
3.1.1 滑坡前缘 | 第29-30页 |
3.1.2 滑坡中段 | 第30页 |
3.1.3 滑坡侧翼 | 第30-31页 |
3.1.4 滑坡后缘 | 第31页 |
3.2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31-33页 |
3.2.1 滑体 | 第31-32页 |
3.2.2 滑带 | 第32-33页 |
3.2.3 滑动面及滑床 | 第33页 |
3.3 滑坡水文地质特征 | 第33-34页 |
3.3.1 地表水系 | 第33页 |
3.3.2 地下水特征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 第35-80页 |
4.1 极限平衡法分析 | 第35-41页 |
4.1.1 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4.1.2 计算方法及公式 | 第37-38页 |
4.1.3 计算工况 | 第38-39页 |
4.1.4 计算参数 | 第39-40页 |
4.1.5 计算设计标准 | 第40-41页 |
4.1.6 稳定性计算结果综合评价 | 第41页 |
4.2 Midas gts nx软件与计算原理 | 第41-44页 |
4.2.1 软件简介 | 第41-42页 |
4.2.2 功能介绍与本构模型 | 第42-43页 |
4.2.3 计算原理 | 第43-44页 |
4.3 假三维地质模型数值模拟 | 第44-54页 |
4.3.1 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 第44-46页 |
4.3.2 工况选取 | 第46-47页 |
4.3.3 结果分析 | 第47-54页 |
4.4 真三维地质模型数值模拟 | 第54-76页 |
4.4.1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 第54-55页 |
4.4.2 模型建立 | 第55-57页 |
4.4.3 网格划分和参数选取 | 第57-59页 |
4.4.4 工况划分 | 第59页 |
4.4.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76页 |
4.5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与对比 | 第76-78页 |
4.5.1 早期变形特征 | 第76页 |
4.5.2 滑坡变形区域分布 | 第76-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5 滑坡防治措施和数值模拟 | 第80-91页 |
5.1 滑坡治理原则 | 第80-81页 |
5.2 治理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 | 第81页 |
5.3 滑坡治理方案 | 第81-82页 |
5.4 滑坡治理方案数值模拟 | 第82-9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结论 | 第91-92页 |
6.2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