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乌梢蛇生活史特征和种群结构的空间格局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8页
    1.1 蛇类母体繁殖策略研究第8-10页
        1.1.1 繁殖季节第9页
        1.1.2 母体食物的来源及对能量资源的分配第9页
        1.1.3 繁殖频率第9-10页
        1.1.4 子代大小-数量的权衡第10页
    1.2 繁殖地理差异第10-12页
    1.3 温度对蛇类孵化的影响第12-15页
    1.4 线粒体及微卫星标记在蛇类种群遗传学中的应用第15-16页
        1.4.1 线粒体及微卫星概述第15页
        1.4.2 微卫星及线粒体标记在蛇类种群遗传学中的应用第15-16页
    1.5 我国蛇类现状概述及乌梢蛇简介第16-18页
第二章 乌梢蛇卵大小数量权衡和繁殖特征的地理变异第18-28页
    2.1 引言第18-1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2.2.1 研究物种和种群第19-21页
        2.2.2 动物的采集及实验方法第21页
    2.3 数据分析第21页
    2.4 实验结果第21-26页
    2.5 讨论第26-28页
第三章 热环境对不同种群乌梢蛇孵化期和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第28-33页
    3.1 引言第28-2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9页
        3.2.1 动物的采集与饲养第29页
        3.2.2 卵的孵化和幼体的测量第29页
    3.3 数据分析第29页
    3.4 实验结果第29-32页
        3.4.1 不同种群乌梢蛇卵孵化期的比较第29-30页
        3.4.2 四个种群乌梢蛇孵出幼体大小和形态第30-32页
    3.5 讨论第32-33页
第四章 基于线粒体和微卫星标记探讨乌梢蛇种群结构和遗传变异第33-44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4.2.1 实验材料第33页
        4.2.2 试剂与仪器第33-34页
        4.2.3 实验方法第34-36页
            4.2.3.1 基因组DNA提取第34页
            4.2.3.2 线粒体目的片段扩增和测序第34-35页
            4.2.3.3 微卫星DNA扩增与基因分型第35-36页
    4.3 数据分析第36-37页
        4.3.1 线粒体数据分析第36-37页
            4.3.1.1 序列变异分析第36页
            4.3.1.2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6-37页
            4.3.1.3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37页
        4.3.2 微卫星数据分析第37页
            4.3.2.1 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7页
            4.3.2.2 遗传变异分析第37页
    4.4 实验结果第37-42页
        4.4.1 线粒体遗传变异第37-38页
        4.4.2 种群结构第38页
        4.4.3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38-41页
        4.4.4 种群遗传变异第41-42页
    4.5 讨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5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哈佛框架下K公司财务诊断与改进措施
下一篇:多目标应急调度模型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