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杭州都市圈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外区域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区域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研究工具-区域协同机制模型第16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及难点第16-18页
        1.4.1 创新点第16-17页
        1.4.2 难点第17-18页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28页
    2.1 核心概念第18-24页
        2.1.1 都市圈第18-21页
        2.1.2 机制第21-23页
        2.1.3 协同治理第23-24页
    2.2 区域协同治理理论第24-28页
        2.2.1 区域协同治理理论第24-25页
        2.2.2 区域协同治理的主要机制第25-27页
        2.2.3 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与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关系第27-28页
3 杭州都市圈区域协同治理现状第28-34页
    3.1 杭州都市圈的发展第28-30页
        3.1.1 杭州都市圈的发展历程第28-29页
        3.1.2 杭州都市圈的发展现状第29-30页
    3.2 杭州都市圈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的现状第30-34页
        3.2.1 杭州都市圈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的发展历程第30-31页
        3.2.2 杭州都市圈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的主要特点第31页
        3.2.3 杭州都市圈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的运行状况第31-34页
4 杭州都市圈治理机制存在问题、影响及原因分析第34-39页
    4.1 杭州都市圈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4.1.1 组织运行机制的弱化第34页
        4.1.2 项目落实机制的缺位第34-35页
        4.1.3 信息反馈机制的不畅第35页
        4.1.4 理论研究机制的滞后第35页
        4.1.5 考核督查机制的乏力第35-36页
    4.2 杭州都市圈区域治理机制缺陷的消极影响第36-37页
        4.2.1 圈内城市间合作意识淡化第36页
        4.2.2 都市圈整体竞争力下降第36-37页
    4.3 杭州都市圈协同治理机制缺陷的原因分析第37-39页
        4.3.1 缺乏更高层面的统筹力第37页
        4.3.2 圈内城市的认识差异第37页
        4.3.3 牵头协调机构有名无实第37页
        4.3.4 目标考核缺乏导向性第37-38页
        4.3.5 监督机制缺乏约束力第38页
        4.3.6 利益共享还未实现第38-39页
5 国内外都市圈协同治理的经验第39-44页
    5.1 国外都市圈协同治理案例第39-41页
        5.1.1 巴黎都市圈第39-40页
        5.1.2 东京都市圈第40-41页
    5.2 国内区域协同治理案例第41-43页
        5.2.1 南京都市圈第41-42页
        5.2.2 合肥都市圈第42-43页
    5.3 国内外都市圈协同治理的经验和启示第43-44页
6 完善杭州都市圈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第44-50页
    6.1 培育杭州都市圈协同治理机制的先进理念第44-45页
    6.2 强化顶层规划机制第45页
    6.3 细化政策执行机制第45-46页
    6.4 完善协商沟通机制第46页
    6.5 疏通信息反馈机制第46-47页
    6.6 落实督查考核机制第47-48页
    6.7 强化利益共赢机制第48-50页
7 结论与讨论第50-53页
    7.1 研究结论第50页
    7.2 相关讨论第50-53页
        7.2.1 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中有关法律保障的讨论第50-51页
        7.2.2 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中有关社会支持的讨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提升途径研究--以杭州高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