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BiOCl纳米结构的形貌控制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氯氧化铋纳米材料第11页
    1.2 光催化技术第11-13页
        1.2.1 光催化的魅力第11-12页
        1.2.2 光催化研究背景介绍第12页
        1.2.3 光催化的基本原理第12-13页
    1.3 氯氧化铋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氯氧化铋的合成第13-14页
        1.3.2 氯氧化铋的微结构调控第14-16页
    1.4 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第16-18页
        1.4.1 选题依据第16页
        1.4.2 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高活性的多级结构BiOCl微球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18-44页
    2.1 本章前言第18-19页
    2.2 本章主要内容第19-20页
    2.3 实验部分第20-23页
        2.3.1 材料及试剂第20-21页
        2.3.2 催化剂的制备第21页
        2.3.3 催化剂的表征第21-22页
        2.3.4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第22-23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3-43页
        2.4.1 物相结构分析第23-24页
        2.4.2 形貌分析第24-25页
        2.4.3 元素分析第25-28页
        2.4.4 纳米片厚度的调节第28-33页
        2.4.5 形成机理分析第33-34页
        2.4.6 光学性质第34-35页
        2.4.7 N_2吸附-脱附平衡实验第35-37页
        2.4.8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37-39页
        2.4.9 催化机理分析第39-41页
        2.4.10 催化剂稳定性分析第41-43页
    2.5 本章结论第43-44页
第3章 Er~(3+)掺杂BiOCl多级微球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4-55页
    3.1 本章前言第44-45页
    3.2 本章主要内容第45页
    3.3 实验部分第45-46页
        3.3.1 材料及试剂第45-46页
        3.3.2 催化剂的制备第46页
        3.3.3 催化剂的表征第46页
        3.3.4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第4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6-53页
        3.4.1 物相结构分析第46-47页
        3.4.2 形貌分析第47-49页
        3.4.3 元素分析第49-51页
        3.4.4 光学性质第51页
        3.4.5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51-52页
        3.4.6 Er~(3+)掺杂上转换机理分析第52-53页
    3.5 本章结论第53-55页
第4章 多孔六棱柱结构BiOCl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55-82页
    4.1 本章前言第55页
    4.2 本章主要内容第55-56页
    4.3 实验部分第56-58页
        4.3.1 材料及试剂第56-57页
        4.3.2 催化剂的制备第57页
        4.3.3 催化剂的表征第57页
        4.3.4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第57-5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8-81页
        4.4.1 物相结构分析第58页
        4.4.2 形貌分析第58-60页
        4.4.3 元素分析第60-64页
        4.4.4 形成机理分析第64-74页
        4.4.5 光学性质第74-75页
        4.4.6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75-79页
        4.4.7 催化剂稳定性分析第79-81页
    4.5 本章结论第81-8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8页
致谢第98-99页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99-100页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所获得奖励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原位构筑超分子纳米材料的性能研究与生物应用
下一篇:类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