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赔偿从轻”的理论依据 | 第9-15页 |
2.1 “赔偿从轻”的合理性依据 | 第9-10页 |
2.1.1 “赔偿”维护各方利益 | 第9-10页 |
2.1.2 “赔偿”恢复社会关系 | 第10页 |
2.2 “赔偿从轻”的合法性依据 | 第10-13页 |
2.2.1 罪刑相适应原则 | 第10-11页 |
2.2.2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 第11页 |
2.2.3 顺应施加刑罚的目的 | 第11-12页 |
2.2.4 “赔偿”是量刑情节 | 第12-13页 |
2.3 赔偿影响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 第13-15页 |
2.3.1 刑法总则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所涉及的规范层面 | 第13-14页 |
2.3.2 刑法分则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所涉及的规范层面 | 第14-15页 |
3 “赔偿”情节的认定 | 第15-22页 |
3.1 “赔偿”的概念 | 第15页 |
3.2 认定“赔偿”情节的必备要素 | 第15-18页 |
3.2.1 基于犯罪人的内心自愿 | 第15-16页 |
3.2.2 “赔偿”对象为被害人 | 第16-17页 |
3.2.3 “赔偿”金额足够赔偿被害人的全部损失 | 第17页 |
3.2.4 “赔偿”已实际履行 | 第17-18页 |
3.3 认定“赔偿”情节的参考要素 | 第18-20页 |
3.3.1 是否获得被害人的谅解 | 第18-19页 |
3.3.2 “赔偿”的时间 | 第19-20页 |
3.3.3 “赔偿”额度高于被害人的全部损失 | 第20页 |
3.4 “赔偿”与“和解”的区别 | 第20-22页 |
4 “赔偿从轻”的适用 | 第22-27页 |
4.1 “赔偿从轻”的适用案件范围 | 第22-24页 |
4.1.1 重罪刑事案件与轻罪刑事案件 | 第22页 |
4.1.2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 第22-23页 |
4.1.3 侵害人身的犯罪与侵害财产的犯罪 | 第23页 |
4.1.4 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与侵害公共法益的犯罪 | 第23页 |
4.1.5 “赔偿从轻”的适用案件类型化区分 | 第23-24页 |
4.2 “赔偿从轻”的适用阶段 | 第24-27页 |
4.2.1 自诉案件诉前阶段 | 第24页 |
4.2.2 审查起诉阶段 | 第24-25页 |
4.2.3 审判阶段 | 第25页 |
4.2.4 执行阶段 | 第25-27页 |
5 “赔偿从轻”的适用制度完善 | 第27-30页 |
5.1 完善相应立法 | 第27-28页 |
5.2 扩大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 第28页 |
5.3 严格法院认定标准 | 第28-29页 |
5.4 完善量刑人格调查制度 | 第29-30页 |
6 结语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