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的传承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一)关于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 第11页 |
(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研究 | 第11-13页 |
(三)关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研究 | 第13-16页 |
(四)关于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的研究 | 第16-17页 |
四、文章框架 | 第17-18页 |
五、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田野调查法 | 第19页 |
(二)文献搜集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朱仙镇木版年画概况 | 第20-32页 |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简介 | 第20-26页 |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技艺 | 第20-23页 |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主题表现 | 第23-25页 |
(三)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征 | 第25-26页 |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形成背景 | 第26-29页 |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产生的地理环境 | 第26-27页 |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历史过程 | 第27-29页 |
三、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统传承方式 | 第29-32页 |
(一)师徒传承 | 第29-30页 |
(二)家族传承 | 第30页 |
(三)帮工(雇佣制) | 第30页 |
(四)社会传承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的传承研究 | 第32-53页 |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制度与政策 | 第32-34页 |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的认定 | 第32-33页 |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的职责 | 第33-34页 |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传承现状 | 第34-53页 |
(一)郭太运:国家级传承人——坐馆收徒,政府分配 | 第34-38页 |
(二)张继忠:省级传承人——家族传承,帮工并行 | 第38-41页 |
(三)蔡瑞勇:市级传承人——追随己师,潜心学艺 | 第41-45页 |
(四)尹国法:县级传承人——代际传承,社会并行 | 第45-50页 |
(五)女性传承人——年画传承的隐性群体 | 第50-53页 |
第三章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困境研究 | 第53-62页 |
一、传承人传承中遇到的问题 | 第53-57页 |
(一)传承人后继无力 | 第53-55页 |
(二)传承人之间矛盾重重,无法传承全部技艺 | 第55-56页 |
(三)制作工艺复杂,不易传承 | 第56-57页 |
(四)政府管理工作有待继续提高 | 第57页 |
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 第57-62页 |
(一)形成科学完善的传承人培养、考核机制 | 第57-59页 |
(二)正确应用现代技术促进传承 | 第59页 |
(三)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 | 第59-60页 |
(四)加强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