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焦石镇页岩气开发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页岩气开发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1 地下水质量评价 | 第13-14页 |
1.2.2.2 地下水污染评价 | 第14-16页 |
1.2.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2.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2.3.2 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 | 第19-31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2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2.1.2 气象 | 第20-21页 |
2.1.3 水文 | 第21-22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2.3 页岩气井场概况 | 第23-27页 |
2.4 地质概况 | 第27-31页 |
2.4.1 地层特征 | 第27-28页 |
2.4.2 地质构造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31-39页 |
3.1 含水岩组及含水性的划分 | 第31-32页 |
3.1.1 松散岩类孔隙弱含水组 | 第31页 |
3.1.2 碎屑岩类相对隔水、含水岩组 | 第31页 |
3.1.2.1 相对隔水岩组 | 第31页 |
3.1.2.2 含水岩组 | 第31页 |
3.1.3 岩溶含水岩组 | 第31-32页 |
3.1.3.1 碳酸盐岩组 | 第32页 |
3.1.3.2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组 | 第32页 |
3.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 第32-33页 |
3.3 地下水埋藏特征 | 第33-34页 |
3.4 主要含水层组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水力联系 | 第34页 |
3.5 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 第34-35页 |
3.5.1 裸露型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 | 第34-35页 |
3.5.2 裸露型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 | 第35页 |
3.5.3 碎屑岩裂隙孔隙水 | 第35页 |
3.6 地下水化学特征 | 第35-39页 |
3.6.1 重碳酸盐型 | 第35-36页 |
3.6.2 重碳酸硫酸盐型 | 第36页 |
3.6.3 硫酸盐型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样品采集及可靠性分析 | 第39-45页 |
4.1 样品采集 | 第39-44页 |
4.2 数据可靠性分析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地下水质量评价 | 第45-53页 |
5.1 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 第45页 |
5.2 评价方法 | 第45-48页 |
5.2.1 单因子指数法 | 第45页 |
5.2.2 综合指数法 | 第45-46页 |
5.2.3 模糊数学法 | 第46-48页 |
5.2.3.1 计算隶属度矩阵R | 第47页 |
5.2.3.2 计算权重矩阵A | 第47-48页 |
5.2.3.3 综合评价 | 第48页 |
5.3 评价结果 | 第48-49页 |
5.3.1 单因子指数法的评价结果 | 第48-49页 |
5.3.2 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 | 第49页 |
5.3.3 模糊数学法的评价结果 | 第49页 |
5.4 讨论分析 | 第49-51页 |
5.5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地下水环境背景值 | 第53-62页 |
6.1 计算指标 | 第53-54页 |
6.2 计算方法 | 第54-58页 |
6.2.1 数据检验及计算 | 第55-58页 |
6.2.1.1 异常点剔除 | 第55-56页 |
6.2.1.2 分布类型检验 | 第56页 |
6.2.1.3 统计计算 | 第56-58页 |
6.3 计算结果 | 第58-60页 |
6.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 第62-86页 |
7.1 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 第62页 |
7.2 评价方法 | 第62-64页 |
7.2.1 单因子指数法 | 第62-63页 |
7.2.2 污染层级阶梯法 | 第63页 |
7.2.3 模糊数学法 | 第63-64页 |
7.3 评价结果 | 第64-70页 |
7.3.1 单因子指数法的评价结果 | 第64-67页 |
7.3.2 污染层级阶梯法的评级结果 | 第67-69页 |
7.3.3 模糊数学的评价结果 | 第69-70页 |
7.4 讨论分析 | 第70-80页 |
7.4.1 单因子指数法的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7.4.2 污染层级阶梯法的结果分析 | 第71页 |
7.4.3 模糊数学法的结果分析 | 第71-80页 |
7.5 页岩气勘查开发水环境影响因子 | 第80-85页 |
7.5.1 相关性分析 | 第80-81页 |
7.5.2 聚类分析 | 第81-85页 |
7.6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6-88页 |
8.1 结论 | 第86-87页 |
8.2 建议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2-94页 |
作者简介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