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总则论文

论意思表示的解释--兼议《民法总则》第142条的适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9-16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选题背景介绍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分析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0-12页
        一、研究思路第10-11页
        二、研究方法第11页
        三、创新之处第11-12页
    第三节 参考文献研究综述第12-16页
第一章 意思表示解释的研究基础第16-27页
    第一节 意思表示概述第16-20页
        一、意思表示的由来与构成第16-18页
        二、意思表示的类型划分第18-20页
    第二节 意思表示解释的内涵与外延第20-27页
        一、意思表示解释的内涵所在第20-24页
        二、意思表示解释的外延区分第24-27页
第二章 意思表示解释在我国的继受与发展第27-37页
    第一节 理论的由来与演进第27-30页
        一、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争第27-29页
        二、折中主义及其演进第29-30页
    第二节 我国学界的理论继受及观点展示第30-33页
    第三节 我国的相关立法实践历程第33-37页
        一、《民法总则》出台前的意思表示解释立法经验第33-34页
        二、《民法总则》意思表示解释规定的立法过程第34-37页
第三章 对《民法总则》第142条适用的思考第37-51页
    第一节 《民法总则》第142条及其立场第37-41页
        一、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解释第37-38页
        二、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解释第38-39页
        三、对我国意思表示解释立法模式的思考第39-41页
    第二节 《民法总则》第142条的适用——以案为例第41-46页
        一、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解释——以夏毅、XX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为例第41-44页
        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解释——以李×与黄×遗嘱继承纠纷案为例第44-46页
    第三节 对《民法总则》第142条适用问题的思考与展望第46-51页
        一、对统一规定与分别规定的反思第46-47页
        二、对补充性解释规定的考量第47-48页
        三、对解释立场与方法适用的思考第48-49页
        四、对增设具体解释规则的设想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后记第55-57页
个人简历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避风港”原则在网络商标侵权中的适用
下一篇:论我国未成年人监护权撤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