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植物对锌的吸收、分配与积累 | 第10-12页 |
1.1.1 植物对锌的吸收 | 第10-11页 |
1.1.2 植物对锌的分配积累 | 第11-12页 |
1.2 植物对铁的吸收、分配与积累 | 第12-13页 |
1.2.1 植物对铁的吸收 | 第12页 |
1.2.2 植物对铁的分配积累 | 第12-13页 |
1.3 施肥及元素互作对植物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13页 |
1.4 农作物不同基因型间籽粒锌铁浓度差异 | 第13-14页 |
1.5 通过育种等措施改善作物籽粒中锌铁浓度 | 第14-15页 |
1.6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解析植物性状遗传的研究 | 第15页 |
1.7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2.1 玉米不同自交系吐丝后锌、铁吸收与分配特征 | 第17-18页 |
2.1.1 试验材料及供试土壤 | 第17页 |
2.1.2 试验设计 | 第17页 |
2.1.3 样品采收与锌、铁浓度测定 | 第17-18页 |
2.1.4 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 第18页 |
2.2 玉米锌铁元素分配及积累的遗传机制研究 | 第18-20页 |
2.2.1 试验材料及供试土壤 | 第18页 |
2.2.2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2.3 样品采收与锌、铁浓度测定 | 第19-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44页 |
3.1 玉米不同自交系吐丝后锌吸收分配特征 | 第20-23页 |
3.1.1 不同自交系吐丝期和成熟期叶片锌浓度及累积量的变化 | 第20-22页 |
3.1.2 不同部位叶片对籽粒锌浓度、积累量的影响及锌在叶片与籽粒间的分配 | 第22-23页 |
3.2 玉米不同自交系吐丝后铁吸收分配特征 | 第23-26页 |
3.2.1 不同玉米自交系吐丝期和成熟期叶片铁浓度及累积量的变化 | 第23-25页 |
3.2.2 不同部位叶片对籽粒铁浓度、积累量的影响及铁在叶片与籽粒间的分配 | 第25-26页 |
3.3 玉米叶片、籽粒锌、铁遗传分析 | 第26-44页 |
3.3.1 玉米叶片锌浓度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 第26-30页 |
3.3.2 玉米叶片锌积累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 第30-31页 |
3.3.3 玉米籽粒锌浓度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 第31-33页 |
3.3.4 玉米籽粒锌积累量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 第33-35页 |
3.3.5 玉米叶片铁浓度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 第35-37页 |
3.3.6 玉米叶片铁积累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 第37-39页 |
3.3.7 玉米籽粒铁浓度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 第39-41页 |
3.3.8 玉米籽粒铁积累量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 第41-44页 |
4 讨论 | 第44-48页 |
4.1 不同基因型自交系吐丝期与成熟期各部位叶片锌、铁的分布 | 第44-45页 |
4.2 不同基因型自交系籽粒锌、铁的来源研究 | 第45-46页 |
4.3 玉米锌、铁性状遗传特性分析和富锌、铁遗传育种研究 | 第46-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