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2-14页 |
2 绪论 | 第14-35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2.2 相变材料概述 | 第15-22页 |
2.2.1 相变材料的分类 | 第15-16页 |
2.2.2 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6-20页 |
2.2.3 相变材料的应用 | 第20-22页 |
2.3 相变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 第22-32页 |
2.4 相变材料的选择标准 | 第32-33页 |
2.4.1 相变芯材 | 第32页 |
2.4.2 载体材料 | 第32-33页 |
2.5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2.5.1 研究目的 | 第33-34页 |
2.5.2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3 实验药品、仪器及表征方法 | 第35-38页 |
3.1 实验药品 | 第35-36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3.3 表征方法 | 第36-38页 |
4 氮掺杂分级纳米碳基相变材料的构筑及其限域机制 | 第38-56页 |
4.1 引言 | 第38-3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4.2.1 氮掺杂分级多孔碳载体的制备 | 第39页 |
4.2.2 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 第39-40页 |
4.2.3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第4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4页 |
4.3.1 氮掺杂分级多孔碳载体的结构表征 | 第40-47页 |
4.3.2 氮掺杂分级多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的性能测试 | 第47-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高石墨化网络碳基相变材料的构筑及其蓄/传热性能 | 第56-77页 |
5.1 引言 | 第56-5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5.2.1 碳量子点的制备 | 第57页 |
5.2.2 高石墨化网络碳材料的制备 | 第57页 |
5.2.3 PEG@3D多孔碳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 第57页 |
5.2.4 PEG@3D多孔碳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泄露测试 | 第57-5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8-76页 |
5.3.1 碳量子点衍生高石墨化网络碳载体的结构表征 | 第58-63页 |
5.3.2 碳量子点及其衍生多孔碳的形成机制 | 第63-64页 |
5.3.3 碳量子点衍生多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的性能测试 | 第64-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MOF基相变材料的构筑及其光致发光功能 | 第77-96页 |
6.1 引言 | 第77-78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78-79页 |
6.2.1 碳量子点的制备 | 第78页 |
6.2.2 MOF/CQD的制备 | 第78页 |
6.2.3 SA@MOF/CQD的制备 | 第78-7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79-95页 |
6.3.1 MOF基载体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79-86页 |
6.3.2 MOF基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测试 | 第86-91页 |
6.3.3 MOF基复合相变材料的荧光性能测试 | 第91-9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7 CNT海绵基相变材料的构筑及其热疗功能 | 第96-112页 |
7.1 引言 | 第96-97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97-98页 |
7.2.1 CNT海绵的制备 | 第97-98页 |
7.2.2 PEG@CNT海绵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 第98页 |
7.2.3 公式计算 | 第98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10页 |
7.3.1 CNT海绵载体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98-102页 |
7.3.2 PEG@CNT海绵复合相变材料的性能测试 | 第102-110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8 结论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33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33-13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