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从脾论治代谢综合征之临床研究与理论初探 | 第14-32页 |
1.1 益气健脾化浊方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 第14-23页 |
1.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19页 |
1.1.1.1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1.1.1.2 排除标准 | 第15-16页 |
1.1.1.3 中止剔除标准 | 第16页 |
1.1.1.4 脱落病例标准 | 第16页 |
1.1.1.5 病例来源及分组 | 第16页 |
1.1.1.6 治疗方法 | 第16-18页 |
1.1.1.7 观察指标 | 第18页 |
1.1.1.8 疗效评价 | 第18-19页 |
1.1.1.9 不良反应指标 | 第19页 |
1.1.1.10 统计学处理 | 第19页 |
1.1.2 结果 | 第19-22页 |
1.1.2.1 纳入患者的基线比较 | 第19-20页 |
1.1.2.2 两组疗效评价比较 | 第20页 |
1.1.2.3 两组间治疗前后血压、腰围、BMI的比较 | 第20-21页 |
1.1.2.4 两组间治疗前后血糖和HOMA-IR的比较 | 第21页 |
1.1.2.5 两组间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 | 第21-22页 |
1.1.2.6 药物安全性分析 | 第22页 |
1.1.3 小结 | 第22-23页 |
1.2 李平教授从脾论治代谢综合征之经验总结与理论初探 | 第23-30页 |
1.2.1 李平教授治疗代谢综合征之临证经验总结 | 第23-28页 |
1.2.1.1 李平教授对MS临床表现及常见证型的分析 | 第23-24页 |
1.2.1.2 对李平教授益气健脾化浊方组方及中药药理分析 | 第24-26页 |
1.2.1.3 李平教授临证MS的遣方、用药发挥 | 第26-27页 |
1.2.1.4 李平教授对MS的治疗倡导联合干预 | 第27页 |
1.2.1.5 医案举隅 | 第27-28页 |
1.2.2 李平教授“从脾论治代谢综合征”之理论初探 | 第28-30页 |
1.2.2.1 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 第28-29页 |
1.2.2.2 “从脾论治”代谢综合征之理论探讨 | 第29-30页 |
1.2.3 小结 | 第30页 |
1.3 结论 | 第30-32页 |
第二部分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之临床研究与理论初探 | 第32-49页 |
2.1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临床观察疗效研究 | 第32-45页 |
2.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2-40页 |
2.1.1.1 诊断标准 | 第33-34页 |
2.1.1.2 纳入标准 | 第34页 |
2.1.1.3 排除标准 | 第34-35页 |
2.1.1.4 剔除标准 | 第35页 |
2.1.1.5 病例分组及方法 | 第35页 |
2.1.1.6 治疗方法 | 第35-37页 |
2.1.1.7 指标采集及评价 | 第37-38页 |
2.1.1.8 针刺相关安全性和不适感评价 | 第38页 |
2.1.1.9 其他安全性评价 | 第38页 |
2.1.1.10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第38-40页 |
2.1.1.11 统计学处理 | 第40页 |
2.1.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2.1.2.1 病例脱落情况 | 第40页 |
2.1.2.2 基线资料分析 | 第40页 |
2.1.2.3 疗效指标分析 | 第40-43页 |
2.1.2.4 不良反应 | 第43-44页 |
2.1.2.5 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2.2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之理论探讨 | 第45-48页 |
2.2.1 李平教授从现代医学角度对脑卒中后肢体感觉障碍的分析 | 第45-46页 |
2.2.2 李平教授从传统医学角度对脑卒中后肢体感觉障碍的分析 | 第46页 |
2.3.3 李平教授运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感觉障碍的分析. | 第46-48页 |
2.3 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66页 |
综述一 高脂血症的中药治疗进展 | 第66-75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综述二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研究与评价进展 | 第75-80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