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表面活性剂论文--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论文--阳离子型论文

长链烷基季铵碱的连续法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季铵碱的性质及应用第15-16页
        1.1.1 季铵碱的物理化学性质第15页
        1.1.2 季铵碱的应用第15-16页
    1.2 季铵碱的发展前景第16-17页
    1.3 季铵碱的制备工艺第17-18页
        1.3.1 离子交换树脂法第17页
        1.3.2 加成法第17页
        1.3.3 离子膜法第17页
        1.3.4 电渗析法第17-18页
        1.3.5 置换法第18页
        1.3.6 离子膜电解法第18页
        1.3.7 小结第18页
    1.4 电解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制备季铵碱方面的应用第18-24页
        1.4.1 电解法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2 电解法制备季铵碱的应用第19-24页
    1.5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5页
        1.5.1 选题背景第24-25页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页
    参考文献第25-29页
第二章 不同链长季铵碱的连续法工艺研究第29-45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实验部分第30-33页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0页
        2.2.2 季铵碱的制备第30-32页
        2.2.3 季铵碱含量分析及电解性能分析第32-33页
        2.2.4 季铵碱的结构表征第3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3-41页
        2.3.1 连续电解法制备季铵碱第33-38页
        2.3.2 不同链长季铵碱的连续法电解工艺对比研究第38-39页
        2.3.3 十四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红外光谱(IR)表征第39页
        2.3.4 十四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核磁氢谱(1H-NMR)表征第39-40页
        2.3.5 十四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核磁氢谱(1H-NMR)表征第40-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第三章 连续法与间断法制备长链烷基季铵碱的工艺对比研究第45-51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实验部分第45页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5页
        3.2.2 实验方法第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49页
        3.3.1 电解反应速率第45-46页
        3.3.2 电流效率第46-47页
        3.3.3 能耗第47-48页
        3.3.4 单位时间制得季铵碱的产量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第四章 长链烷基季铵碱的性能研究第51-61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实验部分第51-53页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1页
        4.2.2 实验方法第51-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58页
        4.3.1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第53-54页
        4.3.2 pH测定第54页
        4.3.3 接触角第54-55页
        4.3.4 泡沫性能的测定第55-56页
        4.3.5 动态表面张力的测定第56-57页
        4.3.6 净洗力的测定第57-58页
        4.3.7 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第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第五章 十二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与烷基糖苷复配体系性能研究第61-69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实验部分第61-63页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61页
        5.2.2 实验方法第61-6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3-66页
        5.3.1 复配体系稳定性第63页
        5.3.2 表面活性第63-64页
        5.3.3 润湿性能第64-65页
        5.3.4 乳化性能第65页
        5.3.5 泡沫性能第65-66页
        5.3.6 净洗力第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第六章 总结论第69-71页
    6.1 总结论第69-70页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71页
作者简介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uerbet十六醇的催化合成及其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的研究
下一篇:单烷基二苯醚双磺酸盐的合成及应用性能